化学需氧量的定义
化学需氧量的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是评价水体、废水、泥土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质量和其化学性质的一种化学测定指标。
化学需氧量又叫化学耗氧量,指在强氧化剂的存在下,将水样中所有能氧化的物质全部氧化,因此需要的氧量叫做化学需氧量。它反映了污染物中有机物质量及其分子引发氧分子的数量。COD值较高,意味着其污染物质含量较为严重。COD测定是评价废水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测定方法
国内外通行的COD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经典的钾二氧钒法、哈威法、铬酸钾氧化法、过硫酸酸化法和相对较新的光催化氧化法和微波辅助氧化法。其中,汞催化的哈威法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方法,但由于其工艺流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环境产生的危害,现已被更为环保绿色的过硫酸酸化法替代。
COD的测定方法不同,检测结果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适当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偏高或偏低的标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因素
影响化学需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质种类、含量、分子结构、酸碱度和温度等。此外,水的硬度和含氧量也会对COD值产生一定的影响。水体中有机物质质量较少、分子结构简单,化学需氧量值相对较小;有机物种类繁多、分子结构复杂,COD值相对较大。水的酸碱度越高,COD值就相对越高。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意义
COD值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以用于评估水质状况、监测废水排放、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等。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指标之一。COD测定是检测废水中COD含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规定的环境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重要指标。
总结
化学需氧量是评价水体、废水、泥土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和化学性质的一种化学测定指标,它反映了污染物中有机物质量及其分子引发氧分子的数量。COD值越高则意味着污染物质含量越严重,也代表了废水水质越差。COD是我们合理高效地管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