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仓天乃死”到“天下太平”(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仓天乃死”到“天下太平”(上)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10728/157402.shtml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时期,但这段历史的序幕并非从220年曹丕称帝开始,而是要追溯到更早的东汉末年。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出的两块文字砖——“仓天乃死”砖和“岁不得陼”砖,为我们揭示了那段动荡岁月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反抗意识。

“仓天乃死”:东汉末年民怨沸腾

“仓天乃死”砖出土于1976年安徽省亳州市元宝坑村曹操宗族墓,长37.5厘米,厚7厘米,上宽19.2厘米,下宽15厘米,砖上有26个汉字。这些文字不是常见的吉祥语,而是造砖人在砖坯未干之前刻划的愤怒呐喊:

王复,汝使我(或作“琖”,玉匠)作此大壁,径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或作“车若”,指车裂你,或作“亩”)……

这段文字大意是说,一位名叫王复的人冤枉了“我”(或是一位玉匠),迫使“我”做苦役,砌一堵很大的砖室墓墙壁。“我”含冤莫白,无处控诉,唯有徒劳地揉捏着这些泥砖,发誓如果哪一日变天了,“我”就要拼死一搏。

“仓天乃死”与历史上黄巾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非常接近,反映了民怨从暗涌到沸腾的发展路径。元宝坑一号墓中一块砖上标记的年月为“建宁三年四月四日”(170年),而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两者之间仅相差14年。

“岁不得陼”:底层民众的反抗意识

“岁不得陼”砖出土于曹操宗族墓,刻有一首五言诗:

岁不得陼。人谓作壁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壁长契。

这段文字有多种解读。一种认为是砌墙的人对墓主的诅咒,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作壁之人在怨愤、控诉力役的辛苦。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残害士大夫,制造“党锢之祸”,百姓生活困苦。从曹腾为宦官开始,曹操宗族飞黄腾达,但同时也兼并土地,奴役百姓,横霸一方。

董园村一号墓出土的多块文字砖上都提及一位叫王左的官吏,有“咄尧(或作“戈”)王左甚不”“别驾从事王左叩头死”等字。综合分析这些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大概是别驾从事王左因为过错,被上司呵斥辱骂,王左被逼死,妻子也沦为劳作的奴隶,王左妻子在劳作时刻下了这些控诉的文字。

为曹氏修墓的人中,有人诗意而伤感地思念恋人,有人喊冤,有人把造砖砌墙比作“作苦心丸”,有人控诉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没日没夜地干活,身上还被绑着绳索,主人住着豪宅,他们却吃不上饭。这些墓室砖上的文字就是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修墓时的声声呐喊。

“仓天乃死”“岁不得陼”说明有部分底层人民萌生了反抗意识,黄巾起义的思想武器太平道早已在民间广泛传播。另外,“有倭人以时盟否”砖,作为东汉桓帝、灵帝年间中日交流在考古学上的证据,也有人质疑当时日本正值乱世无主,没有日本使者来结盟的记载,砖上文字应该解读为“有佞人伙□盟否”,是作壁的奴隶中有才干的人(佞人)企图结盟反抗主人。

这些文字砖见证了东汉末年民间的苦难和反抗意识,为我们揭示了三国历史的序幕。

本文原文来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