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轮次设计:从种子轮到IPO的完整指南
企业融资轮次设计:从种子轮到IPO的完整指南
企业融资轮次设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还影响着企业的控制权结构和未来发展路径。本文将详细介绍融资轮次的设计原则、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融资轮次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为什么会有融资的轮次设计呢?是因为单次融资金额并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需要,另外如果单次轮次释放的股份过多,会直接失去控股权和其他企业控制权(关于股权设计的课程请参加《跨境出海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每一轮融资的轮次设计都代表着企业特定的目的,前一轮的融资是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也可以是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让之前的投资方退出做的设计。
融资轮次的基本定义与分类
融资轮次的设计源于股权投资领域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的长期发展,为了便于投资方和融资方快速沟通,约定了一些基本术语。这些术语主要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通用。以下是常见的融资轮次及其对应的企业发展阶段:
融资轮次 | 企业发展期 | 营收情况 | 企业状况 | 投资方 |
---|---|---|---|---|
种子轮 | 种子期 | 没有营收或营收低微 | 企业可能仅处于商业概念阶段,尚未开始实践 | 天使投资 |
天使轮 | 种子期、初创期 | 没有营收或有少量营收 | 已开始项目并进行市场测试 | 天使投资 |
Pre-A轮 | 初创期 | 有了明显的营收 | 已有营收但未大量获取客户 |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
A轮 | 初创期 | 有了一定的盈利和营收 | 商业模式已被验证,希望扩大市场份额 |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
A+轮 | 初创期 | 有了一定的盈利和营收基础 | 已有盈利方式,商业模式被财务验证 |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
B轮 | 成长期 | 营收增长迅速 | 需要资本注入进行市场扩张 | 风险投资、私募投资 |
C轮 | 成长期 | 营收增长迅速且足够大 | 已形成品牌效应,管理成熟稳健 | 风险投资、私募投资 |
D轮 | 成熟期 | 营收增长开始放缓 | 具有成熟架构和管理制度 | 风险投资、私募投资 |
E轮 | 扩张期 | 营收可观且利润可观 | 开始多元化经营 | 私募投资 |
F、G、H轮 | 扩张期 | 营收增长缓慢并开始多元化 | 进行多元化布局和并购 | 私募投资 |
Pre-IPO | 上市准备期 | 营收和利润达到上市标准 | 为IPO做准备 | 私募投资 |
IPO | 上市 | 已满足上市标准 | 首次公开募股 | 私募投资 |
上市退出 | 退出期 | 成功上市后运营 | 允许投资者退出 | 公众投资、券商投资 |
融资轮次设计的关键原则
原则一:保留控股权
企业控制权的归属主要通过股份结构和比例来决定。根据课程的《跨境出海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的总结,股份比例超过67%就有绝对控制权,超过51%就有相对控制权,超过34%就有重大事件一票否决权。因此,每一轮次的股份出让设计都会考虑这些关键因素。
例如,如果实控人持有90%的股份比例,天使轮稀释10%的股份比例进行融资,融资完成后,实控人股份比例为 90% x (100% – 10%) = 81%。A轮再使用10%股份进行融资,A轮融资成功后,实控人股份比例为 81% x (100% – 10%) = 72.9%。B轮再稀释10%融资,72.9% x (100% – 10%) = 65.61%,这时实控人就已经失去了绝对控股权的地位。
原则二:融资金额
企业设定本轮融资金额量的标准为:拟融资金额 = 货币现金 + 本轮需投入资金 + 本轮退出资金。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经营需要,确定现金的持有量。例如,某企业准备生产一个新产品,根据之前新品的历史数据测算,需要200万才可以完成生产,那么加上工厂供应链账期影响和市场推广费用,大概需要50万才可以进行这个项目,再加上新人员的招募每个月平均需要花费10万的人员工资费用,准备3个月的货币现金,则拟融资金额量为:200万 + 50万 + 10万x3 = 280万。
原则三:融资周期
融资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寻找期、打款期和使用期。两轮融资之间的间隔时间需要进行早期规划,如果间隔时间太短,稀释的股份就过多了;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可能投资界对于这个市场和这个赛道的投资已经失去兴趣了。一般新兴市场的崛起或者是新赛道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是以社会发展的周期性所决定,一般而言,新兴事物的投资都在2~5年左右,那么每一轮投资的设定一般就是半年或者是一年左右。
原则四:退出机制和上市路径
某些项目的股东是希望有一定的上市前退出机制的,比如,用条款约定,下一轮融资到来时可以退出多少股份,或者获得怎样的一个回报。上市路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融资轮次设计,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上市的条件不尽相同,所以,未来会在哪里优先上市是需要预先设计好的(详情请参加《跨境出海企业的上市路径选择和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