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槟榔:从传统应用到现代研究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槟榔:从传统应用到现代研究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aopinnet.com/zy/yaocai/BingLang.htm

槟榔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等功效。它不仅在传统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也揭示了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槟榔的特性、应用及注意事项。

【别名】宾门、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科属】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应用

  1. 驱虫:槟榔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虫、蛲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妻片虫,可与乌梅、甘草配伍。近年临床报导,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

  2. 消积导滞: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槟榔味辛、入胃肠,功担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故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症。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本品又有行气利水之功。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泽泻、本通等配伍,如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度等配伍,如鸡鸣散。

  4. 截疟:此外,亦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80~120g。

配伍效用

  1. 槟榔配伍大腹皮:槟榔苦辛降下,杀虫消积、下气通便、利水消肿,功擅行有形之积;大腹皮辛温行散,行气宽中、利水消肿,长于行无形之滞。二者合用,其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消积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腹大如鼓、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腹水证以及气滞食积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

  2. 槟榔配伍鸡内金:槟榔行气导滞;鸡内金消积化食。二者合用,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而有腹满、纳呆、泄泻等症者。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采收加工

12月至次年5月采收成熟果实,晒3~4天,烘7~10天,每三天翻一次,干后剥去果皮(或先用刀将果皮剥开),取出种子,放水中煮4h,再用火烘,每天翻二次,烘7~14天至干。

炮制工艺

  1. 槟榔片:取原药浸1~4天(如质松浮者略浸),捞出,润透,或近透时,蒸热趁热切片,切成2mm薄片,薄摊阴干,不宜日晒,否则容易泛色变红,影响美观。

  2. 炒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3. 焦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贮藏储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槟榔片贮于干燥容器中,密闭。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2. 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驰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3. 毒副作用:槟榔有毒,服用剂量过大,可致动物中毒和死亡。槟榔煎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20±24g/kg。槟榔对大鼠、田鼠、小鼠有致癌作用。有报告认为,其致癌物质为其所含的水解槟榔碱。该生物碱也可由槟榔碱水解后产生。亦有人认为,槟榔的致癌作用由其中所含的鞣质所致。给妊娠6~15天的小鼠口服槟榔能产生胚胎毒性,造成死胎或胎儿体重下降,骨骼生长发育迟缓等。临床应用本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和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极少数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过量服用槟榔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与惊厥,如为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

临床应用

  1. 治疗血吸虫病:槟榔45g,苍耳全草45g,水煎至60ml,早晚分两次空腹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早期患者400余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粪便,阴转率由60%提高到78.6%。〔《广东中医》1959;4(7):307〕

  2. 治疗蛔虫病:槟榔、雷丸各9g,捣碎,加水200ml,煎至40ml,早晨空腹顿服,隔2小时再服稀粥,连服3天,隔5~7天,可再服3天。治疗蛔虫病或兼有钩虫者36例,有虫排出者22例。〔《江苏中医杂志》1960;(5):30〕

  3. 治疗姜片虫病:槟榔干粉,6岁以上40~50g,6岁以下20~30g,加水125ml,煮1小时,得煎液50ml,空腹服。2~3小时后服硫酸镁缓泻,服后4~5小时内勿进食。治疗64例,用药1次治愈54.7%,服药3剂治愈率达98.4%。〔《江苏中医杂志》1960;(10):8〕

  4. 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50g,打碎,水煎2次得药液300ml,加蔗糖20g,早、晚饭前服。5剂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治疗37例,治愈30例,好转5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8):504〕

  5. 治疗钩虫病:槟榔30g,南瓜子15g,水煎,加红糖30g,早晨空腹服,连服3天,1周后再服3天。治疗24例,均有效。一般服药6次粪检转阴。〔《中华医学杂志》957;43(5):371〕

  6. 治疗胃痛:槟榔15g,黑枣6g,水煎服,治疗胃痛,效果良好。〔《新中医》1976;(6):12〕

茶疗食谱

  1. 槟榔猪肚枣术粥
  • 材料:槟榔10克,白术30克,大枣10枚,猪肚1只,生姜3片,粳米100克。
  • 做法: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大枣、生姜、槟榔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将药汁同粳米煮粥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用3~5日为一疗程。猪肚可拣出蘸麻油、酱油、醋等佐膳食。
  • 养生提示:功用健脾益气、补胃消积。适用于脾虚气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1. 槟榔粥
  • 材料:槟榔10~15克(若用于驱虫,可用至30~60克),粳米50~100克。
  • 做法:先将槟榔加水200毫升,煎汁100毫升,去渣,再同粳米共煮成稀粥。
  • 养生提示:每日1剂,连用3~5日。功用下气,消积,驱虫。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以及多种肠寄生虫病。
  1. 木香槟榔茶
  • 材料:木香5g、槟榔2g、青皮2g、黄连1g、大黄1g、茉莉花茶5g。
  • 做法:用上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 功效:理气除湿。
  • 用途:水热阻结两胁刺痛、腹满胀、不欲饮食、头目眩。
  • 来源:传统药茶方。
  1. 厚槟茶
  • 材料:厚朴5g、槟榔5g、乌梅2枚、绿茶3g、白糖10g。
  •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厚朴、槟榔、乌梅的煎煮液冲泡茶、糖饮用。
  • 功效:理气杀虫。
  • 用途:虫积腹痛、消瘦。
  • 来源:来源于《保赤全书》。


槟榔


槟榔原植物

槟榔药材

槟榔药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