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自控,全身受益!六招教你轻松抵御饥饿感
饮食自控,全身受益!六招教你轻松抵御饥饿感
想要健康长寿,控制饮食是关键。近期多项国际研究显示,适度减少饭量不仅能够延缓衰老,还能降低死亡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少吃的好处,并提供六种实用方法,帮助您在减少食量的同时保持饱腹感。
能够无病无灾地活到百岁,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近期,多项国际权威研究显示,任何年龄少吃都能延寿;适当减少饭量,可将健康成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死亡风险降低10%15%。
“管住嘴”对全身的健康都有好处!
1、少吃点,能长寿
研究发现,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会加快衰老,减少寿命。而适度节食可以缓解这些病症,延长寿命。
2、少吃点,防中风
研究发现,适当的热量限制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热量限制对大脑功能的良好维持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对于超重者而言;其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减缓衰老、抗氧化应激、预防性保护等,但也应当注意避免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少吃点,心脑好
家里老人常说:“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晚餐吃多了不仅影响睡眠,而且晚餐后不活动易造成肥胖,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等。
4、少吃点,身材好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从体重正常到肥胖的差距,平均到每天食物量并不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曾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天仅增加摄入不多的能量,相当于米饭40克、水饺25克(2~3个饺子)、烹调油5克,累积起来,一年大约可增加1千克体重,10年、20年下来,一个体重正常的健康人就会变成肥胖患者。因此,预防肥胖,要从每天少吃“一两口”做起。
少吃又不容易饿的方法
怎么做到吃得少又不容易饿呢?
分:合理分布一日三餐的能量
“早餐饱、中餐好、晚餐少”的饮食,让人更易保持健康体重、稳定血糖、缓解炎症。研究发现,早餐、午餐、晚餐摄入卡路里递减的参试者,减肥效果好于三餐摄入量递增的人群。
难:吃点难以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被消化吸收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小个头”的精制糖;而蛋白质的排空速度最慢;脂肪介于两者中间。通常建议普通成年女性每日至少保证55克蛋白质,男性65克。一个鸡蛋大约6克蛋白质,一杯牛奶大约7克,五两主食差不多20克。此外,最好每天再吃四两的高蛋白食物,如红肉、禽肉、水产、豆制品、坚果等。
慢:放慢吃饭速度
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吃得越快,越容易吃得过多。建议专心进食,细嚼慢咽。早饭一般不少于15分钟,午饭和晚饭的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多:即选膳食纤维含量多的
膳食纤维有一个独特的“个性”,就是不易被消化吸收,吃进去之后会长时间在胃肠道里“待着”,且容易吸水膨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多,包括蔬果、薯类、菌藻、大豆、粗杂粮等。
粗:吃“粗”一点的主食
主食建议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糙米饭、荞麦面,它们的消化吸收速度缓慢,可提供较长时间的饱腹感,不容易饿。
大:即食物体积要选大的
这个“大”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体积。同样含有100大卡的食物,它可以是一小块蛋糕或七八片薯片,也可以是一杯牛奶或一大盘蔬果。后者显然在胃里更“占地”。为了增强饱腹感,不妨来一份蔬菜水果大拼盘,不过要少加或不加沙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