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动≠不能动!肘部骨折如何康复?
不乱动≠不能动!肘部骨折如何康复?
肘关节是身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能够影响肩关节,手臂和腕关节的正常活动。只有在肘关节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肩膀和手腕的正常功能,一旦出现肘关节骨折的情况,不仅会引发疼痛和肿胀的现象,还有可能出现局部活动受限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专家来聊聊肘部骨折康复的相关内容。
肱骨上骨折的常见情况
肘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上骨折,即肱骨干与肱骨裸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区域的解剖特点是局部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之间仅一薄层骨质。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成为儿童期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肘部骨折的60%,以3~8岁儿童最为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往往在跌倒时,用手支撑外力,由前臂上传,加之身体前倾产生的剪力,而在骨皮质与骨松质交界区的特殊结构处发生骨皮质断裂。根据肘关节受伤时的体位不同而分为伸直型(肱骨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后上移位)和屈曲型(肱骨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伸直型常合并有肱动脉正中神经损伤,成人的肱骨髁上骨折常以直接暴力所致的粉碎性骨折多见。
肱骨上骨折的康复治疗
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1周,要注意肘关节的固定(外固定要确实,但一定要注意局部和前臂的皮肤肿胀情况,手指的颜色及感觉)和制动。可以做手指的屈、伸,腕关节的屈伸、背伸练习。伸直型可加强肱二头肌,屈曲型做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旋前圆肌、旋后肌的等长练习依据情况而定。
局部可行蜡疗盘蜡法,紫外线光治疗,未做内固定可做超短波治疗,以促进消炎,使切口愈合,消除水肿。
2~4周,①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功能练习,以主动为主,辅以部分抗阻训练;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③手、腕的伸、展、抗阻练习和旋前圆肌、旋后肌的抗阻练习;④辅以物理及光治疗和作业治疗。
4~8周,手术内固定及小儿骨折可去除外固定,除继续上述功能训练外,主要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训练,促进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手法复位的小儿患者可在4周后去除外固定行功能训练,成人至少在6周以后方可功能训练。在训练前要拍X线片,检查骨愈合的情况,防止出现因骨愈合不佳而产生的移位或骨不连。可以辅助蜡疗、光疗、电疗(无金属固定物处或手法整复的骨折)、作业治疗等。
8~12周,可行患肢的全方位功能训练,辅助吊轮、墙拉力器、肋木、肩腕关节训练器、橡皮带等器械进行练习。伸直型侧重恢复屈曲功能,屈曲型着重恢复伸直肘关节功能,物理治疗同时进行。
伤后未经功能康复的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障碍,特别注意来诊前是否因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而采取过"粗暴"的伸、屈肘关节练习。立即拍肘关节的X线片,如果在骨折周围组织内有一片白色云雾状阴影,密度较深或有骨样密度,局部肿胀,触之硬韧感,关节运动障碍明显,即可提示骨化性肌炎已经发生,此时需将肘关节制动,三角巾或石膏托固定于胸前,不要做肘关节的功能练习,待局部疼痛消失,摄X线片见骨化缩小,边缘影像清晰后,可进行无痛的关节功能训练与主动训练,必须是在关节运动限制区域进行,不要过度牵伸。
肘关节脱位的常见情况
肘关节脱位是常见的脱位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肩关节脱位,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二位,病人大多以青少年和壮年为主,而幼年和老年较少见。往往在跌倒时,暴力通过手掌达肘关节过度伸直,其冲击力使肱前肌及肘关节囊撕裂,部分韧带损伤,尺骨鹰嘴突后移,形成肘关节后移位,重度后移还有可能造成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组成。肘关节伸直时,内外上课与尺骨鹰嘴尖端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直角时,此三点形成一等腰三角形,这种骨性标志有无改变,对鉴别肘关节脱位与骨折有重要意义。肘关节脱位系指肱尺关节脱位,因尺骨半月切迹的前端冠状突短小,关节囊两侧仅有侧副韧带附着,无其他韧带加强,前方肌肉力量比较薄弱,故容易发生后脱位。
肘关节脱位一般有前脱位及后脱位两种,以后脱位最常见。受伤时外力使肘关节过伸或外翻使内侧韧带断裂,可以引起后脱位。在肘屈曲位时,肘后受到直接暴力作用可以引起前脱位,前脱位多伴有尺骨鹰嘴骨折。若存在先天性尺骨滑车切迹浅,或因急性肘关节后脱位后引起肘关节囊以及尺、桡侧副韧带松弛,可以引肘关节习惯性脱位。
肘关节脱位的康复治疗
肘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侧副韧带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有时还伴有尺骨冠突骨折,故造成的功能损害常较肱骨上骨折更严重,经过复位的肘关节因为有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愈后很难恢复到正常范围,康复治疗特别重要。复位后1~2天,开始肩与腕及手部功能主动运动。逐步增加肩与指的抗阻肌力练习。肘部疼痛减轻时,立即开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
复位后1周,肘关节制动,肩、腕、手关节主动练习,局部可行光疗、电疗及蜡疗。
2~3周,肩、腕、手的抗阻力练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继续辅助物理因子治疗,可以作业治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6周,去除外固定后,①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训练;②前臂的旋转练习及上述的抗阻力练习:③辅助吊轮、墙拉力器、橡皮带等器械进行功能训练;④物理因子治疗;⑤关节松动术应用,手法要轻柔,力量过大的强制性伸肘会导致周围组织出血渗出,严重可发生骨化性肌炎,造成肘关节不可逆的强直性改变;⑥合并有神经损伤可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做被动牵伸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定期复查肌电图,提示神经恢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