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年广东区域产业研究概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年广东区域产业研究概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vzkoo.com/read/2025010690007dae39ef21db7f15110a.html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2025年广东区域产业研究概况。文章将从广东省经济概况、重点产业、重点城市圈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广东省区域经济概况

广东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一

2023年广东省GDP 135673.16亿元,实际增速 4.80%,在全国GDP总量中占比10.8%。 广东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位,超过第二名江苏省7451亿元,自1989年以来已连续35年稳居榜首。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GDP趋势

2023年广东省GDP首次突破13万亿元。 2000年以来广东省和江苏省GDP差距由1.26倍缩小至1.06倍,2021年以来该比例维持不变。

广东省产业结构稳步优化

2023年广东省三产结构为 4.1:40.1:55.8,近年工业占比稳定在40%左右,服务业占比稳定在55%左右。 2012年以前广东GDP增长主要由工业产值贡献,2012年至2021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凸显,2022年工业贡献率同比 增长8个百分点至52.9%,再次成为GDP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

广东省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广东省人均GDP为106,985元/人,位于全国第七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358元/人。 2023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07元,位于全国第五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821元/人。

广东省财政自给率超过70%

广东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23年为74.0%。 广东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值近年来有所下降,2023年大幅降至0.34。

广东省金融情况

广东省人民币存款余额高于人民币贷款余额,2016年以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为15%,而人民币存 款余额平均增速约为10%,2022年贷款余额增速11.0%,存款余额增速10.5%。 广东保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5.7%,2022年增速仅为5.6%。

广东省重点产业梳理

广东省重点产业

2022年广东省万亿产值产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693.22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991.10亿元)、汽车制造 业(11,593.39亿元)。

2022年广东省五千亿产值产业。 金属制品业(8.816.38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233.5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789.28亿 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283.5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5,793.2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5,673.58亿 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066.77亿元)。

2022年广东省千亿产值产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4,945.41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4,272.63亿元)、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 用品制造业(4,145.36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845.87亿元)、纺织服装、服饰业(2,798.78亿 元)、造纸和纸制品业(2,767.12亿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466.14亿元)、医药制造业(2,264.35亿 元)、纺织业(2,261.45亿元)、食品制造业(2,232.95亿元)、家具制造业(2,207.71亿元)、仪器仪表制造 业(1,614.87亿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599.61亿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 输(1,583.18亿元)、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438.37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59.37亿元)。

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到2025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等六大工 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典范。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成为我省经 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 分工合理、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优化提升,集群供 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集群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科学,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 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集群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协同更加紧密,大部分产业集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 著增强,培育一批世界顶尖产品。集群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集群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 链,更加开放包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集群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部分领域形成战略优势,基本解决 “卡脖子”问题。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有效支撑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自 主性全面提升。

质量、品牌与标准化水平持续进步与提升。集群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集群区 域品牌和世界一流的企业品牌。各集群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升级,部分优势特色行业标准成为全球标准。

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22年广东省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6,693.22亿元,居产业产值第一,占广东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8%。 广东省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近年延续下滑趋势,2022年营收增速为2.3%。

《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6.6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球新一代通信设备、 新型网络、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集聚区。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5年,力争建设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 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6%。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6.6万亿元(其中超高清视频产业1万亿元、其 他电子信息产业5.6万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增加值约1.4万亿元,年均增长7%,产业整体利润率有明显提高。

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重点打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到2025年,建成新一代信息 通信(5G)园区5个、智能终端产业基地5个、半导体元器件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5个。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25年,粤港澳对接合作进一步深化,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水平不断提升。集群更加开放,集聚和配置全球智慧和资源,全面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

骨干企业竞争力增强。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独角兽企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企 业。

广东省重点城市圈

广州都市圈

经济基础: 广州都市圈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质量均位居国内都市圈前列。2022 年都市圈 GDP 约 4.46 万亿元,人均 GDP 约 13.7 万元,经济密 度约 2 亿元/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同城化格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88%。

枢纽功能更加巩固。交通网络更加畅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中心城区实现 1 小时乃至更短时间通达。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作用,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研发经费投入 强度稳步提升,突破掌握一批与支柱产业、未来产业匹配的核心技术。

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更加成熟。城乡融合发展达到更高水平,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分布更加科学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一体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协商合作机制不断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营 商环境显著改善。

四轴:广佛肇发展轴、广清发展轴、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和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

广佛肇发展轴。以广州为龙头,联通广州、佛山、肇庆都市区以及云浮都市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 不断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和佛(西)肇(东)一体化协作发展,深度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

广清发展轴。以广州为起点,联通广州、清远都市区以及韶关都市区,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支持清远等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支持清远发展先进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健康养生等产业,谋划建设珠江― 北江经济带。

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依托广深港高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等,深入推进广深双城联动。促进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 与 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紧密合作。 共同推进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广深佛莞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建设。

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依托广珠城际、广珠铁路等,深入推进珠江口两岸一体 化高质量发展,共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推动广州南沙深化 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战略性平台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 动发展。加强南沙科学城与佛山三龙湾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高新区等重大 创新平台对接,协同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 产业,推动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展望

广东省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形势: 从发展方式看, 我国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处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 从战略格局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将更多地集聚人口和要素资源。

省内形势: 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 消费空间广、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转型升级、领先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不断增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将为我省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空间。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 发展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 中央积极支持我省继续走在全国前 列,“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叠加, 为我省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带 来重大机遇。

挑战: 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存在,处于“两个前沿”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更为直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城乡、 区 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保、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农业农村、安全发展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