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绿:一种被禁用的有毒化学物质
孔雀石绿:一种被禁用的有毒化学物质
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易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它不仅可以用作鱼药,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染料。然而,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已被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孔雀石绿的性质、用途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孔雀石绿是什么东西?
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又名碱性绿、严基块绿、孔雀绿,易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其分子式为C23H25N2Cl,属于三苯甲烷类化学物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雀石绿的生产是由1摩尔分子的苯甲醛和2摩尔分子的二甲苯胺在浓盐酸混和下,加热缩合成隐色素碱,在酸性条件下加过氧化铅使其氧化,并在碱性液中沉淀出色素碱。
孔雀石绿不仅可以用作鱼药,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染料。在水产品养殖中,它被广泛用于水体消毒和预防鱼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但其具有高度毒性,通过动物进入人体后会有致癌的可能,已被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
如何消除鱼缸里的孔雀石绿
消除鱼缸里的孔雀石绿的方法如下:孔雀石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所以易于酸碱物质反映,清洗时应使用中性的洗涤剂,以软布轻轻擦拭,并及时擦干水分,置于避光处保存。
盐不可以清除孔雀石绿,孔雀石绿的化学成分是铜绿,也就是碱式碳酸铜,铜绿与盐(NaCl溶液)不反应,不能消除铜绿。消除孔雀石绿可以用醋浸泡,然后用水清洗,清洗后立刻烘干。
根据学者的研究,光照可以加快降解。鱼缸里的残留得靠光照加换水。鱼体内的无色孔雀石绿则没办法清除。长期接触才会致癌。养鱼只是偶尔用用,况且它也不会挥发,不用担心的。但要注意的是,粉剂不要被吸入。
孔雀石绿溶于水吗
孔雀石绿易溶于水,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药物失效、降低药物的稳定性,甚至产生毒性。同时,孔雀石绿的颜色代谢很快,使用在鱼身上,数小时就会变成无色,因此肉眼很难辨别。
孔雀石绿溶液为什么在碱性条件下褪色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孔雀石绿溶液中的分子可以释放出OH-离子,并引起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孔雀石绿溶液的颜色。因此,孔雀石绿在紫外线下会出现变色现象。
孔雀石绿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如果将孔雀石绿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或者使用方法不当,就可能会发生颜色变暗或者褪色的现象。
孔雀石绿溶液放置了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发硬,会由绿色变为无色,是会变色的。孔雀石绿溶液的主要成分是三甲苯烷,是有机化合物,可以预防鱼塘的水霉病、鳃霉病、杀寄生物等。
碳酸钙在存在铜离子的水溶液中,经过加热或加入碱液后,会形成蓝色沉淀。这是因为铜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称为孔雀石绿色离子(Cu2CO3(OH)2)。
阻止金标抗体与纤维素膜上孔雀石绿偶联物结合,使之显色较弱,甚至不显色;反之,如样品溶液中没有孔雀石绿,则不能阻止金标抗体与纤维素膜上的孔雀石绿偶联物结合,从而显色较强。
孔雀石绿有什么危害
孔雀石绿可诱发小鼠肝脏肿瘤。自从上世纪30年代,孔雀石绿被发现能够杀死鱼体表面的真菌后,它就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在水产养殖领域。但是后来科学研究发现,孔雀石绿可诱发小鼠肝脏肿瘤。
虽然孔雀石绿治疗水霉病效果很好,但其毒性很大,并且还有很强的致癌和胚胎致畸作用。鱼体短期一次接触1/15000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便可致细胞突变。
无色孔雀石绿由于其不溶于水,残留毒性比孔雀石绿更强。
孔雀石绿用多了鱼会死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使用过量会导致鱼类死亡,其具有高度毒性致癌、高残留等副作用,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