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开户乱象调查:莫名的账户与被买卖的指标
个人养老金开户乱象调查:莫名的账户与被买卖的指标
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全面实施以来,引发商业银行开户"争夺战",随之而来的是开户乱象频发。近日,有西安网友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
莫名其妙的账户:批量开户引发争议
2024年5月,西安市民郝予安发现自己的名下多了一个某银行账户。经查询得知,他在未央区启航馨苑小区居住期间,所属社区与该银行太华路支行签订了"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协议,涉及上千人,但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知情。
郝予安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进行了举报投诉。监管部门在回复中提到,该银行西安太华北路支行存在相关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局将在职责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开户乱象频发:诱导开户与指标压力
在不知情或诱导下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检索发现,仅12月份就有数十位储户反映,自己并未有真实意愿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被开户,其中涉及多家银行。
2024年12月的一天,张林(化名)收到了一则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您于2023年9月5日在手机银行预约申请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已成功开通"。张林回忆,一年前,其所在公司给员工集体换工资卡时,银行人员悄悄帮他们操作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银行压任务:开户中介应运而生
自从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向全国推广以来,不少银行就开启了"备战"模式,积极寻找新客源,抢占"新蓝海"。银行会给基层员工下发一定数量的指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个人养老金客源焦虑升温下,"开户中介"卷土重来,在网络上颇为活跃。
1月2日,记者简单搜索就在网络购物平台发现多家"开户中介",对方表示,最近在他那里购买个人养老金开户指标的人不少,几个到上千单的都有。大小银行都能接单,并保证真人操作。
专家建议:用政策激励更多人参与
面对开户乱象,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金融律师董毅智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必须得到储户的完全知情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通属于民事领域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储户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该项养老计划。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冬梅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试点两年后正式向全国推广,但目前为止民众的开户意愿还不是很强。她建议,一是提供一些资产配置方案供民众选择,降低参与难度,提高获得感;二是增强普惠性,扩大参与面,可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实行差异化的缴费和税优政策,提高税前抵扣标准,以及降低领取阶段的税率,用政策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第三支柱养老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