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推行“混龄游戏”,让孩子以更自然的方式成长
幼儿园推行“混龄游戏”,让孩子以更自然的方式成长
在武昌区实验幼儿园内,有50余个游戏“点位”,全园孩子打破年龄和班级限制,均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场域、游戏内容、游戏同伴,大孩子和小孩子相互协作,共同玩耍。6月5日,“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武汉实践暨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我们在行动”走进武昌区,市区教育专家走进该园,共同聚焦“混龄游戏”这一做法,采取“线上观摩+线下研讨”形式,和数万幼教工作者一起探讨,如何在混龄游戏中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园长田静介绍经验。
武昌区实验幼儿园园长田静介绍,该园在“开放、自主、融合、探究”的绿色教育理念下,开展混龄自主园本化课程研究,课程教育目标涵盖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全园采取间断性混龄活动方式,幼儿每天同一时间在全园范围内自主选择活动场域、游戏内容、游戏同伴。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在不同年龄群体中与他人良性互动的能力,使幼儿能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社交能力和情感得到发展。
记者看到,在混龄自主劳动区域,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自主结对组成“小家庭”,并在胸前贴上“爱的号码牌”。管理员发布帮厨任务后,每一对“小家庭”自选工具进行土豆清洗、削皮、切片等混龄自主劳动活动。
但在混龄游戏过程中,孩子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该园教师团队以《“冲突”让我们更能读懂儿童》为主题,围绕“混龄自主活动中小年龄幼儿如何面对不同困境”开展了现场研讨活动。本次研讨老师通过观察小年龄幼儿的行为表现,聚焦小年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剖析典型案例,分析困境类型,总结梳理出“大年龄幼儿引领示范,小年龄幼儿追随学习”“大年龄幼儿包容呵护,小年龄幼儿信任依靠”等策略。同时,教师要在混龄游戏“冲突”中,理解支持小年龄幼儿,灵活运用多元支架,做一个“共构者”和“支架者”,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张敏说,混龄自主活动是一个完备的课程系统,彰显了生活及教育的理念,是对儿童自然成长方式的顺应。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室主任向莉认为,混龄自主教育是灵动的教育,是培养选择能力的教育,是为人的素养提升奠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应该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平台展示辐射,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