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再累都得上?商业化运作流量至上,王楚钦孙颖莎撑起国乒IP
为何再累都得上?商业化运作流量至上,王楚钦孙颖莎撑起国乒IP
在2024年亚锦赛团体赛中,中国女乒时隔19年再度丢掉冠军,引发广泛关注。国乒运动员孙颖莎和王楚钦在连续参加WTT中国大奖赛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战亚锦赛,最终导致孙颖莎在半决赛中失利。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国乒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讨论,以及对运动员疲劳状况的关注。
连续作战引发的疲劳问题
国乒女队选手孙颖莎在亚锦赛团体赛中失利,引发对主教练马琳战术安排的质疑。然而,国乒商业化需求决定了孙颖莎和王楚钦即使疲惫不堪,也必须打完WTT中国大奖赛和亚锦赛。
从奥运会到澳门冠军赛,孙颖莎在过去两三个月内连续参加多项重要赛事,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这种疲劳在比赛中逐渐显现,例如在对阵朝鲜时爆冷输给金琴英,以及在与张本美和的比赛中显得力不从心。
国乒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
国乒的商业化运作可以追溯到刘国梁运动员时期,但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国乒的商业化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短视频平台和话题营销,多名国乒运动员成功转型为“全民偶像”,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积累了大量粉丝。
这种商业化运作模式虽然为国乒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赛场上的表现,还延伸到了场外的流量和商业价值。这种现象在王楚钦和樊振东、孙颖莎和陈梦之间尤为明显。
国乒IP的未来展望
在新的奥运周期,随着马龙和陈梦的年龄增长,樊振东也面临场外因素的困扰,国乒需要新的顶梁柱来支撑其IP价值。王楚钦和孙颖莎作为当下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被寄予厚望。然而,这种商业化运作模式也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还要维持足够的商业价值。
从长期来看,撑起国乒IP的运动员,必须要拿出过硬的运动表现。以孙颖莎在女子乒坛的统治力,当她打完亚锦赛休息一段时间,从疲态中解脱,你无需担心她的运动表现,她毫无疑问会是女队的领军人物。可是相比之下,王楚钦到目前为止的运动表现,真的能在樊振东是否回归充满未知的未来4年里,扛起男队领军人物的重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