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探寻盛唐建筑的辉煌与沧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探寻盛唐建筑的辉煌与沧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edutravel.cn/e/wap/show.php?classid=11&id=26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唐代帝王最为显赫壮丽的建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始称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正月,改名大明宫,为唐王朝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唐天祐元年(904年),大明宫废毁,沦为废墟。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2014年6月22日,包括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南至自强路,北至重玄路及玄武路,东至太华南路,西至建强路,总占地约3.84平方千米,公园基本还原了唐代大明宫的历史原貌,并在文物保护基础上,体现了旅游的元素。

大明宫研学亮点

大明宫研学课程是历史文化类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大明宫遗址和相关场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本课程适合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其他青年群体。

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大明宫的样貌不断清晰,在历代的考古研究基础上,大明宫数字化复原项目拉开帷幕,千宫之宫在虚拟空间中重获新生。

此次数字化复原,基于大明宫已揭露的所有建筑遗迹,综合大明宫遗址60年来的,考古研究和复原研究成果,统一建筑模数和尺度,参考大量舆图,绘画,同时期、同风格的建筑。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延续唐代大明宫的历史格局,由南向北沿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玄武门—重玄门,为中轴线,分为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三大区域。

从建筑群的宏观格局到单体建筑的微观构造,全面复原了大明宫全盛时期的面貌


带大家穿越千年,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看到最真实的千宫之宫,今天,我们就沿着中轴线,看大明宫闻名世界几大殿的盛世风采

作为大明宫的正南门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标志建筑,更是大唐时代门阙建筑的代表作品。其地位之尊、等格之高、规模之大,均居都城门阙之首。


丹凤门复建实景图

丹凤门为五门道形制,两侧与宫墙相连处居北凸出,比照吕大防《大明宫图》中的丹凤门,复原后的丹凤门门楼为主楼两侧带朵楼式。


丹凤门3D模拟图

按五门道遗存,上部门楼主楼复原为木平座一层单檐庑殿顶样式,面阔11间、进深5间。参照遗迹尺度,复原墩台广250尺、深112尺,合于古代象数“七”衍生之数。城楼登道为两段式,即先登上城台,再登上城楼,整个城门连同城楼通高达32米。屋盖按其深广比例,复原为四阿式

含元殿作为唐大明宫第一座正殿,也是大唐宫殿的标志性符号。含元殿南面正对宫城正门丹凤门,北与宣政殿、紫宸殿南北成列,三者并称为“前朝三大殿”。


结合遗迹现象,复原殿基由三重台基构成,每重台高12尺,总高36尺。主殿广13间,主殿进深5间,通进深95尺,合于“九五”象数


宣政殿:作为唐代举行中朝朝会的场所,宣政殿在大明宫的政治地位极高。读时令、朝集使朝见天子、受册、上尊号、大赦、改元、谢官宴饮、召见四夷和朝贺活动等重大朝会均在宣政殿举行。

参考《和名类聚抄》有“唐令云宫殿皆四阿”之语的记载,按建筑平面深广比例,判断宣政、紫宸二殿屋盖形式均宜为重檐四阿式

紫宸殿:同样作为唐大明宫的三大殿之一,紫宸殿的地位则稍显微妙些。史书有云“紫宸,便殿也,谓之阁”,作为随时传召群臣或紧急“召开会议”的议政场所,紫宸殿礼仪规矩最轻。


紫宸殿为大明宫中帝王居寝区正殿,也是全宫几何中心,“紫宸”具有古代天文中的“法天”含义,即以宇宙中心比拟帝王居所。

按《晋书·天文志》所述的“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七”是古代帝王所重象数,所以紫宸殿通高复原为12×7尺,殿基亦高7尺,合于其时空象征意义。

蓬莱殿:大明宫蓬莱殿古时是帝王的起居殿,用于会客、议事、读书等。


考古研究发现疑似蓬莱殿遗迹南侧有阶梯式凸出,推测为月台,或有抱厦存在。按含元殿13间、宣政殿11间、紫宸殿9间递减规律,复原蓬莱殿广7间、深4间,通高54尺,单檐四阿顶,外观有点形似佛光寺东大殿。

含凉殿:据史料记载,含凉殿是武后在宫内的居所,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六月,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唐睿宗李旦出生于含凉殿。


含凉殿遗迹较不清晰,按其殿名,似有撷取太液凉风之意,复原为广7间、深6间的重檐九脊式殿宇。柱网参考九成宫37号殿,减去除角部外的金柱,内圈另设柱列,形成较大的周圈开敞空间,以应其“含凉”之名。

蓬莱岛:唐朝时大明宫的太液池分为东、西两池,两池之间又有沟渠相连,中间最大的岛叫蓬莱岛,岛上建有蓬莱亭,是皇帝和亲近大臣读书作诗的场所


蓬莱岛以蓬莱亭为主体,蓬莱亭遗迹已毁,今参照隋唐洛阳宫内西部方亭规模,复原蓬莱亭为重檐攒尖式,外圈柱深广各3间、内圈柱深广各27尺,水阁柱网广3间共38尺,带平坐楼阁式,九脊屋盖

一道中轴将唐大明宫的空间布局梳理明晰,三座大殿,留下了世界闻名的盛唐遗迹;含凉殿、蓬莱殿彰显了帝王嫔妃的奢华生活。

大明宫的中轴线上,我们看到了,盛唐建筑的富丽堂皇和多姿多彩,领略了大唐帝国的强盛国力和盛世华章。

课程内容:

1.大明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宫廷文化、建筑艺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大明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大明宫的建筑结构:介绍大明宫的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宫殿功能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大明宫的建筑特点。

3.大明宫的文物和艺术品:介绍大明宫内保存的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如壁画、雕刻、器物等,让学生了解唐代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4.大明宫的考古发现:介绍大明宫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如遗址发掘、文物保护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5.大明宫的历史人物:介绍大明宫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唐太宗、李白、杜甫等,让学生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学。

6.大明宫的文化遗产保护:介绍大明宫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程目标:

1.了解唐代宫廷文化和建筑艺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2.了解大明宫的建筑特点和文物艺术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4.了解大明宫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卓越人物和事迹。

5.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考古体验活动:

遗址勘探:通过学习考古勘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参与模拟遗址勘探,如使用工具挖掘遗址、记录文物信息等。

文物鉴定:通过学习文物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参与模拟文物鉴定,如观察文物外形、材质、纹饰等特征,判断文物的年代和价值。

文物保护:通过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参与模拟文物保护,如使用保护材料、温湿度控制、环境监测等。

文物修复:通过学习文物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参与模拟文物修复,如使用工具、材料对文物进行清理、拼接、修补等。

考古实验:通过模拟考古实验,如化石鉴定、碳14测年等,让学生了解考古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可安排活动


模拟考古现场大约有600平方米,这种用白线框起来的小方格叫做‘探方’,一般是5米乘以5米大小,是考古发掘的基本单位。找到中意的一块区域后,孩子们就可以拿着手铲和刷子进行发掘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书院的一位研学导师站在埋藏有未知文物的黄土地上这样说。孩子们脚下的巨大“盲盒”怎能不让他们心情激荡?


“老师,我发现了古人用的钱!”“老师,我发现了玉器!”“老师,我的唐三彩来通杯修复好了!”孩子们喊着。


虽然近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书院里时常回荡着孩子们兴奋的声音。他们化身为“小小考古家”,拿手铲、发掘文物(实为高仿制品),拼碎片、细心打磨,沉浸式体验考古学家的日常生活。


作为西安唯一一家考古主题探索体验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的考古探索中心总占地面积约4.23公顷,是一座以考古科普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考古探索中心结合大明宫考古成果及实例,创造性地将考古知识转化为立体场景,通过物理机械、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引导公众从考古实证中感受唐代文明,在实际参与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研学团队的追捧。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交通指南

导航地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A区、B区、C区停车场均可。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2号线到达“大明宫西站”,地铁C/D口出站后,向东步行10分钟至九仙门。

公交线路:2路;262路;288路;528路;717路;723路到大明宫丹凤门站下,后步行至园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