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MJ:预后不佳IVF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优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
The BMJ:预后不佳IVF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优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
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哪种策略更优?针对这一临床焦点问题,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研究发现,在预后不佳的IVF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的活产率显著高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这一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决策依据。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 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以高育龄或卵巢储备下降为特征的预后不佳人群的IVF成功率仍较低,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难题。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预后不佳人群在IVF群体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一项在多个国家中的调查显示,IVF预后不佳患者在IVF总人群中的占比高达40%。明确该人群适用的胚胎移植策略,充分利用“珍稀”的胚胎,对改善人群的助孕结局至关重要。
全胚冷冻-冻胚移植策略将所有胚胎冷冻保存,待母体性激素恢复生理状态后进行冻胚移植,避免鲜胚移植周期中胚胎暴露于促排卵产生的超生理水平性激素环境。而另一方面,尽管胚胎冷冻技术总体上可将胚胎安全保存,但胚胎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中不能排除存在潜在损伤的可能。新鲜与冷冻胚胎移植何者是最佳的移植策略是国际生殖领域的焦点争议之一。
陈子江教授团队前期针对“全胚冷冻策略”开展了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卵巢高反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人群)及预后良好的患者,冻胚移植较鲜胚移植可以获得相当甚至更高的活产率。而在预后不佳的IVF患者中,全胚冷冻-冻胚移植策略也被广泛应用,如进行多个周期取卵积攒胚胎的患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的患者、采用特殊促排卵方案的患者、以及选择性全胚冷冻的患者等。然而,在预后不佳IVF人群中,全胚冷冻策略是否优于鲜胚移植策略仍缺乏可靠证据,临床决策困难。该研究旨在评估全胚冷冻策略在预后不佳的IV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共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来自9家生殖医学中心的838名预后不佳的IVF患者。患者在取卵当天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鲜胚移植组的患者根据临床常规在取卵后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冻胚移植组的患者将所有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在取卵后第2个或第3个月经周期进行冻胚移植。主要结局指标是首次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
研究结果显示,鲜胚移植组的活产率(40.1%)显著高于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组的活产率(31.5%),相对危险度(RR)为1.27,95%置信区间(CI)为1.06-1.53。此外,鲜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47.0% vs. 39.1%; RR, 1.20; 95% CI, 1.03-1.41)与随机分组1年内的累积活产率(51.3% vs. 44.2%; RR, 1.16; 95% CI, 1.01-1.34)也显著高于冻胚移植组。两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后不佳的IVF患者中,与全胚冷冻-冻胚移植比较,鲜胚移植可提高活产率;这一研究结果与卵巢高反应及预后良好患者中的研究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该结果填补了预后不佳IVF患者的胚胎移植策略选择的证据空白,为该人群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决策指南。陈子江教授团队针对“全胚冷冻策略”的系列研究,为该策略在不同人群的利弊风险情况提供了全面的证据,建立了胚胎移植策略的决策框架,提示临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卵巢反应特征与预后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胚胎移植策略选择。
关于The BMJ
The BMJ是享誉世界的四大综合医学期刊之一,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综述、专家评述、权威观点及医学教育内容等。秉持“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的愿景,The BMJ致力于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知识与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2023年影响因子:93.7
期刊主页: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