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挖运河?
中国,为什么要挖运河?
导读:近期,柬埔寨运河的通航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运河建设热潮,从南到北六大省份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总投资近8500亿元。在飞机、高铁时代,为何还要大力建设运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重大战略举措。
这两天柬埔寨的运河的通航引起了越南和不少国人的关注。
而在另一边,一项更大的计划浮出水面,用“智谷趋势”的说法,就是:
中国,正在“下血本”疯狂开凿运河!从南到北,六大省份都在全力行动。
安徽,砸950亿建设江淮运河,广西,砸680亿建设平陆运河,计划在2026年建成;湖北,计划砸748亿,打通荆汉运河,给长江来个“截弯取直”;河南,砸1416亿,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一举融入长三角;湖南,砸1500亿打通湘桂运河,接通大湾区,获得两大出海口;最猛的是江西,要砸3200亿元建设浙赣粤运河,超过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最长的运河……
这些运河的总投资近8500亿,可以说是近10年来最大的工程了。
为什么在飞机、高铁时代,我们还要去凿运河呢?
0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运河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国内,最著名的莫过于京杭大运河。
在国外,则有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但请注意,这些运河,修建的时间都比较早。
巴拿马运河,1914年建成通航;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修建时间就更早了,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近一百年来,世界各国已很少修建大规模运河,中国也不例外。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现在为何又要修建运河?
答案是,水运和水利。
现代社会,交通十分发达。
对于中国人来说,远途可乘飞机,坐高铁,近程可自驾,很少走水路。
但是,水路,依然是重要的货运通道。
在中国,水运承担了大量的跨区域货物运输和约95%的外贸物资运输量。
水运的运输量,远超铁路。
这是因为其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小。
有人计算过,从重庆运输一批货物去上海,以每吨货每公里计算,铁路运输费用为0.163元、公路运输为0.692元、航空运输为1.8元,而水路运输仅为0.09元。
我们以珠江水系为例。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主要覆盖两广和贵州、云南的一部分地区。
珠江水系航道港口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整个珠江水系,大体呈东西走向,出口海在东侧,即粤港澳大湾区。
这意味着,云南、贵州、广西的货物,要想通过珠江水系运送至港口,就必须从西往东。
广西还好,但对于云南、贵州来说,就太远了。
其实,珠江水系的南侧,就有一个很近的出海口,即广西的北部湾(防城港、北海等)。
遗憾的是,珠江水系与北部湾并不连通。
现在,新修建的运河就填补了这个缺陷。
平陆运河的地理位置图
一旦建成,这段运河将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脉”,让广西的出口经济大放异彩。
02
其实修建运河,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国之大事”。
主要还是因为,修建运河,费时费力费财。
修建运河,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规模体量大。8500亿的投资,10年罕有。
二是建设难度大。修建运河,可不仅仅是挖个河道那么简单,还要考虑到高低差,环保等种种原因。
而目前的思路,就是综合利用,将开挖的土石方更多用于土地整治、填海造地、绿色建材制造等,既减少占地,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同时在运河沿线将构建生态廊道,设置鱼类增殖站、鱼道、陆生动物通道。
今天的中国,早已啃下了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工程,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积累了丰富的基建经验。
总之,修建运河,已不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1 面对越来越异常的气候,可以补充水利设施,减少灾害程度。
2 以工代赈,刺激就业。
03
跳出运河,才能看清运河的意义。
运河一旦建成,最直接的改善是交通成本。
根据《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9142亿元,其中内河建设完成1052亿元,占比2.68%。
中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47.47亿吨,其中内河货运量47.91亿吨,占比8.75%。
也就是说,内河航运仅以2%左右的投入,就实现了8%的贡献率,投入产出比是4倍。
发展运河,意义重大。
此外,还可以给经济薄弱的地区带来希望。
一直以来,长江、珠江流域都不联通,很多地方淤积、搁浅、支离破碎,基础设施相当薄弱。
而运河的修建,就可以沟通南边,联系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经济体。
从而形成一张“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超级水网。
借助运河,广西、云南等内陆地区也可以产业出海。
珠江水系连通贵州、云南,通过黔江、红水河等多条支流,云贵的货物也可以走向国际市场。
可谓“一河通,全盘活”。
一百年来,广西其实一直想打通珠江水系与北部湾。
而现在,梦想即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