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是不是应该一式两份?一文读懂借条相关法律知识
借条是不是应该一式两份?一文读懂借条相关法律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借条(借据)是常见的借贷凭证,但关于借条是否需要一式两份、是否属于合同、以及法律效力期限等问题,很多人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借条是否需要一式两份?
关于借据是否需要签订两份合约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绝对肯定。借据的复印件数量纯粹是根据签约双方的事先协商以及实际事务处理的具体需求来决定的。
站在法律角度进行审视,关键之处在于借据的各项条款能否清晰明确地体现出借款的实际情况,包括但并不限于借款的数额、借款日期、偿还债务期限、债息等重要相关细节信息,并且这些条件都应当成为足以证明借贷关系确实存在的有效证据。
若仅有一份借据,常常由资金提供者掌握,一旦产生借款纠纷,只需证实这份借据的真实可靠性及其与借款行为的密切联系性,同样可以作为一项有力的证据使用。
然而,出于防止争端产生并保护各方权益的考量,签订两份分别由借款人及出借人持有的借据可能更加理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的规定: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借条是否属于合同?
借贷协议被视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之一。显而易见,借款合同即是出借方(贷款人)借给借款方(借款人)一定金额的款项,在期满之际,借款人需要悉数偿还该笔借款,并且需按期支付相应的利息。
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借款合同应以纸面文本形式订立,但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行为,如有双方协商达成的特殊约定,则不受此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借条的法律效力期限
针对这一问题,总体而言,借条并不是说过了两年就失去其法律效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借条中明确约定了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通常自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有效期为三年。
然而,若借条未对还款期限作出具体规定,债权人有权随时向债务人催讨欠款,但需要给予债务人适当的准备时间。在此种情况下,诉讼时效将自债权人维权,债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开始计算,同样也是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诉讼时效已过,但若债务人出于自愿而履行债务,则该行为将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此外,如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例如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债务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等等,那么诉讼时效将会被重新计算。
因此,我们无法仅凭两年这个时间点来简单地判定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借据是否签两份非绝对。复印件数量依双方协商和实际需求。关键在于借据条款能否清晰体现借款实际,如数额、日期、偿还期限等。一份借据通常由资金提供者持有,作为纠纷时的有力证据,但需证明其真实可靠且与借款行为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