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7位女性作家的独特文学视角
《巴黎评论》:7位女性作家的独特文学视角
《巴黎评论》最新一期女性作家专刊,精选16位杰出女性作家的访谈记录。本文将聚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7位作家,通过她们独特的创作经历和文学成就,展现文学世界中女性视角的丰富内涵。
简•莫里斯:现实版“丹麦女孩”
英国作家简•莫里斯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她曾服役于英国皇家枪骑兵团,在牛津大学深造,并在《泰晤士报》担任记者,亲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历史时刻。26岁时,她凭借《我眼中的美国》等作品获得国际声誉。更令人称道的是,莫里斯成功完成了性别转换手术,从男性转变为女性,成为了一位兼具丰富人生阅历与文学才华的女性作家。
简•莫里斯
希拉里•曼特尔:天才作家的天赋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是英国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布克奖的女作家,其代表作包括《狼厅》《提堂》等。曼特尔展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十几岁时便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作家。
希拉里•曼特尔
伊萨克•迪内森:非洲丛林里的丹麦玫瑰
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代表作《走出非洲》是国际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并被改编成电影,斩获8项奥斯卡奖。迪内森对非洲的深刻描绘源于她的真实经历——在非洲经营农场和咖啡种植园的生活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伊萨克•迪内森
琼•狄迪恩:写作与强迫症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的代表作包括《向伯利恒跋涉》《白色相册》等。她还凭借自传《奇想之年》获得200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狄迪恩独特的写作习惯——每天写作时需要重写一部分上次的内容,就像电视剧的前情提要,帮助她克服写作时面对空白页的恐惧。
琼•狄迪恩
娜塔莉•萨洛特:停笔20年的天才
出生于俄罗斯、去世于法国的作家娜塔莉•萨洛特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四种语言。萨洛特来自一个纯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化学家,母亲是作家,外祖父是沙俄时期唯一的犹太教授。她在12岁时创作了处女作,但因受到邻居的嘲讽而辍笔12年,直到32岁才重新开始写作,代表作有《童年》《向性》《唤醒》等。
娜塔莉•萨洛特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幸运的文学继承人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代表作包括《哈德良回忆录》《苦炼》《东方集》等。其中,《哈德良回忆录》采用第一人称信件体,注重思想与情感的呈现而非情节发展,给文学界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瑟纳尔的父亲曾自费帮助她出版作品,这对年轻作家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多萝西•帕克:屡遭挫折却愈挫愈勇
美国作家多萝西•帕克的人生充满波折。她因不迷信被修道院开除,因调侃赞助商被《名利场》杂志解雇,又因参与政治事件被好莱坞拉黑。然而,这些挫折并未阻止她在文学道路上前进。她的代表作《高个金发女郎》获得了当年的欧•亨利最佳短篇小说奖,展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创作精神。
多萝西•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