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地与接地对EMC的具体影响
浮地与接地对EMC的具体影响
浮地设计试图通过电气隔离阻断共模干扰传导,但其理论缺陷在于系统寄生电容与电感形成的无形回路——高频干扰经容性耦合重构路径,反而诱发辐射谐振并加剧电磁能量无序扩散。相较而言,科学接地的核心在于构建分层次、低阻抗的电流疏导体系:通过引导噪声走低阻抗路径回流,使共模干扰通过预设路径泄放,从而降低近场耦合效应。二者本质差异在于对电磁能量演化的主动控制能力,良好接地通过系统性路径规划实现干扰的定向衰减,而非被动寄生于不可控的寄生参数网络。
一、前言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整改案例进行分析。
二、浮地的定义与风险
浮地是指设备未与地面直接连接,通常是由于设备在绝缘状态下工作。浮地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信号干扰:未接地的设备可能会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 电压漂移:由于缺乏参考点,设备内部的电压可能随环境变化而波动。
- 潜在安全隐患:在故障情况下,浮地设备可能无法有效泄放漏电流,增加触电风险。
三、接地的定义与重要性
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通过导体连接到地面,以便在发生故障或过电压时提供一个安全的泄流路径。接地的主要功能包括:
- 安全保护:防止触电事故。
- 噪声抑制:降低电磁干扰(EMI)。
- 信号完整性: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减少信号失真。
四、浮地与接地对EMC的具体影响
- 电磁干扰(EMI)
接地良好的设备能够有效屏蔽外部电磁干扰,减少辐射和传导干扰。相比之下,浮地设备容易受到干扰,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数据丢失。
- 共模干扰
接地可以减少共模干扰的影响。因为接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压参考点,而浮地则可能导致共模电压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通信错误或系统崩溃。
- 设备间的相互影响
在多台设备并联使用时,接地能够确保各设备之间的电位差最小化,从而减少互相干扰。而浮地状态下,设备间的电位差可能加大,导致不必要的干扰。
五、整改案例
接下来带来一个实际的整改案例分享,该整改产品为一款无线充,下面为该产品的前期摸底数据:
【分析】:
可以看出测试数据在50M-100M处会有类似电源噪声的包络,通过频谱仪对无线充IC的输出处检测,在该频段有类似噪声。
【措施】:
在给该无线充IC整改的过程中,不管是加滤波措施、屏蔽,还是给外拉线束绕磁环对该频段的噪声都没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干扰整改的判断。
【分析】:
最终发现板上的地分为了两块,它们之间只通过一个电阻进行连接,造成了浮地的效果,很多噪声无法顺利回到源端。
【措施】:
如上图所示,将两块地通过多点连接到一起后再做测试,测试数据如下:
通过上述措施后可以看出50MHz-100MHz左右的噪声就是地隔离而引起的,通过地连接提供了回流路径,噪声的强度明显下降。
六、总结
接地与浮地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提高设备性能和安全性,而浮地则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接地方案,可以显著提升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安心的使用体验。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