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挑山工”要失业了?工作竟被一只“狗”替代,评论两极分化
泰山“挑山工”要失业了?工作竟被一只“狗”替代,评论两极分化
在泰山上,有一群人从事着一项可以追溯到秦朝的职业——挑山工。他们每天肩挑重担,在7000多级台阶上艰难前行,为游客和寺庙运送物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只机器狗的出现,让这份传承千年的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在前段时间,一则消息引起了热议:在泰山的山路上,出现了一只扛起上百公斤货物的“狗”。这只“狗”并不是普通的宠物狗,而是一台充满科技感的机器狗。
据称,这只机器狗能够扛起比自己重很多的货物,从山脚到山顶仅需两个钟头。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不仅能搬运货品,还能打扫卫生,续航时间长达4到6小时。
这一创新成果来自泰山文旅旗下物业公司。机器狗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这一突破性进展也引起了外交部华春莹的关注,她在社交媒体上称赞道:“机械狗在雄伟的泰山上充当搬运工:科技造福人类。”
然而,机器狗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些以挑山为生的工人怎么办?他们大多数已经到了中年,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
传承千年的“特殊”职业
挑山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在赵鼎臣的《游山录》中就有记载:“道中游人,尚班班往来,有陟者,有降者,有跣而进者,有负而趋者。”其中“有负而趋者”指的就是这群在山上运送货物的民夫。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虽然并不以高度著称,但其险峻的地势却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正是有了挑山工的存在,游客才能在登山途中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挑山工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秦始皇的封禅大典,到汉武帝的八次登临,再到宋真宗的人造“祥瑞”,挑山工的身影始终伴随着泰山的历史。
泰山上的200多公里长城,以及众多寺庙、道观的建造和维护,都离不开挑山工的辛勤付出。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只能依靠人力将建筑材料运送上山。
为什么这份工作“挑山工”能够胜任?
泰山的险峻地势是挑山工这一职业诞生的主要原因。泰山有7000多级台阶,光是爬上去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腿抽筋,更不要说还要携带重物。在过去,运输工具远远没有达到现在这样先进的技术,想要将物资运输到山顶,只能通过人力来完成。
挑山工们就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娴熟的技巧,在崎岖的山路上稳步前行,将一捆捆沉重的货物运送到山上。
经济因素也是促使挑山工这一职业形成的重要原因。生活在周边的居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辛,就业机会有限。挑山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却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存的依靠。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日益繁荣,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物资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挑山工们不仅要运输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宗教用品,还要运送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机器狗的出现无疑为泰山的物流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提高了效率,保障了安全,还展示了科技的魅力。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正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的出现一样,科技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威胁着从事“基础工作”的大众。挑山工们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他们的生计将何去何从?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总是伴随着阵痛。如何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保护好传统文化,让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并行不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华春莹点赞,火爆全网的泰山“机器狗”,到底啥来头?》
联合视讯《泰山挑山工:千年之前,挑起生活!千年之后,挑起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