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何为画意摄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何为画意摄影?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95096

画意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视觉效果、绘画的意境。摄影本身就是远远晚于绘画,人们在绘画上探索了几千年的成果和追求美的本能,自然会运用到摄影中。

西方最早的画意摄影,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初前后,1857年达到顶峰,19世纪80年代接近尾声,也被称作“高艺术摄影”。它所追寻的就是西方古典绘画传统,从各方面“模拟”古典绘画,以酷似西方古典绘画为最高标准。

1857年奥斯卡· 古斯塔夫· 雷兰德的著名作品《人生的两条路》是画意摄影的典型代表作品,标志着其创作的成熟。这幅作品的构图借鉴拉斐尔《雅典学派》,对称、恢宏、大气。其创作过程也像绘画,精心的布局、草稿,不断丰富的细节。雷兰德用了10余位模特,使用 30张底片合成,耗时几周完成该作品。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人生的两条路》

画意摄影在 19世纪流行了一段时间,19世纪末还出现了“印象派画意摄影”,然而之后就衰落了,在20世纪前半段都不是主流,甚至抬不起头,那是摄影器材的记录本性被极大挖掘发挥的时代。直至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造相”时代开始,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数码技术的普及,使得画意、画面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被认为人为、造作、庸俗的绘画主义摄影方式才重新翻身,回归主流的摄影艺术。

极致的例子便是对古典绘画的戏仿与挪用、对话与挑战。森村泰昌在摄影作品《美术史的女儿》系列中,都是将自己化身为名画人物,让观者产生重新解读,破坏其原始意义,再造出新的意义。他的作品表面嘲弄了名画,实则却暗暗借助了名画的传播效应和经典美感。从内涵上,他的作品被归类为后现代、观念摄影,但从形态上它是属于古典画意的。流派的划分本来就不是固定的。


森村泰昌版 《弗里达》

类似的例子还有辛迪·舍曼的《历史的肖像》系列。舍曼扮演艺术史著名画作中的人物、化身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女扮男妆为卡拉瓦乔画中“生病的酒神”……戏弄反思艺术史,解构历史,同时也解构自身。画意摄影不过时的贡献是强调“制作”,像绘画一样“凭空创造”,安排光线、色彩、构图,设置人物的位置、姿态、表情,控制服饰、化妆、布景、道具等细节,摆布前期并处理后期,这一点在商业影像中得到极大的发挥。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