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麻黄汤: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麻黄汤: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682948393319060

麻黄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治疗太阳病中无汗、脉浮紧之重症的经典方剂。其配伍精妙,麻黄发汗解表,桂枝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杏仁润肺止咳,四味药各司其职,共克病魔。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黄汤的组成、功效、使用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中医经典方剂。

麻黄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瑰宝,专为太阳病中无汗、脉浮紧之重症而设,犹如冬日暖阳,穿透寒邪,乃辛温解表发汗之典范方剂。其配伍精妙,犹似四象合击,共克病魔:麻黄去节以纯,犹将军冲锋,直捣病巢,发汗解表;桂枝去皮显质,似春风化雨,温通血脉,助麻黄之力;甘草炙后性缓,调和诸药,如宰相之稳,使药力和谐共融;杏仁去皮尖以减其涩,润肺止咳,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肺气得舒。

此四味药,汇于九升清水之中,先独煮麻黄,减二升以去其烈性之沫,而后纳诸药同煎,取精华二升半,去渣留液,温服八合,覆被静候,但求微汗轻透,邪随汗解,无需啜粥助势,余则仿桂枝汤之养护法,缓缓调养。

麻黄汤,非单兵作战,其方变之妙,尽显中医灵活之智。去桂枝之温通,添三拗汤之简约,专攻咳喘;若逢热邪壅盛,则化身为大青龙汤,增生石膏之寒清,生姜之辛散,大枣之甘补,犹如龙腾四海,清热解表,势不可挡。此汤之运用,恰似兵法之奇正相生,随证加减,以达药到病除之效。

条文: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六经辨证之精髓,首论太阳病,此乃表实阳证之典范,病邪盘踞肌表浅层,正气充盈未虚,故显无汗之征,脉象犹如浮木于水面,紧绷而显,为病邪外束之确证。其典型症状,犹如冬日寒流侵体,发热与恶寒并见,身体如被冰雪覆盖,疼痛难耐,汗孔紧闭,不得透泄,脉象浮紧,犹如琴弦紧绷,昭示病邪欲出而不得。

更兼鼻部症状纷至沓来,鼻塞不通,清涕长流,喷嚏连连,犹如寒风过隙,清阳之气受阻。于麻黄汤证者,身体疼痛尤为显著,头痛欲裂,仿佛千斤重担压顶,周身关节更似历经杖责,疼痛难忍,其状可悯。

此外,太阳病尚可兼夹水肿之象,尤多见于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之肾性水肿,犹如冰雪融化,泛滥成灾,阻滞气机。值得注意的是,发热虽为常见,却非此病必备之症,症状纷繁复杂,相互交织,愈多则诊断之准确性愈高。

至于舌脉之诊,舌淡而不显红赤,苔质润泽而不干燥,恰似初春细雨滋润万物,一派生机之象。脉象浮紧有力,犹如勇士拉弓,蓄势待发,尽显正气抗邪之决心。如此,六经辨证之太阳病,其象昭昭,其理明矣。

注意事项

  1. 麻黄汤,作为辛温解表发汗的典范,其药性犹如春日暖阳,加速气血奔腾,促体温攀升而汗液外泄,犹如自然之兴奋剂。然其性温热,若体内已蕴里热,则如同火上浇油,故施用前务必确认患者无热象显露。若遇里热并存,可巧妙融入生石膏,以清内热而不悖解表之初衷。

  2. 呼吸系统疾病,其表象纷繁,犹如迷雾中的航标,麻黄汤证之辨识尤为关键,需医者慧眼如炬,去伪存真。

  3. 呼吸科常以麻黄剂为利刃,斩断咳喘之枷锁。因咳喘之症,多伴表邪侵扰,如哮喘骤起、慢阻肺急性之阴霾,常为外感所触。麻黄剂则如春风化雨,解表平喘,双管齐下。至于慢性期,因表邪已散,自无需再行麻黄之峻猛。

  4. 麻黄平喘之效,实则专治表证之喘,犹如利剑专破坚甲,非表证之喘,则如隔靴搔痒,难奏其功。

  5. 麻黄利水,亦是针对表证之水饮,犹如春日阳光蒸发晨露,体表之水肿随汗而消。但需明辨,此非麻黄直接利水、利尿之力,实乃解表之余波。

  6. 若遇里热炽盛,加生石膏以成大青龙汤之格局;湿邪缠绵,则苍术为伴,如麻黄加术汤等,祛湿解表两不误。阳虚体寒,附子暖阳,麻黄附子汤系列应运而生。项背强急,葛根入汤,共奏舒筋解表之功。

  7. 麻黄汤之用,贵在辛温解表,趁热服药,覆被取微汗,辅以热粥或热水,促汗更易出。切记,微汗为佳,大汗则伤正。汗出表解,药宜止。

  8. 发汗之法,虽能驱邪,亦易耗伤津液与阳气。对于正气已虚之少阴病,麻黄单用需谨慎,需扶正与解表并行,力求小汗驱邪而不伤根本。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者,尤需留意,麻黄发汗或致尿潴留,此时可寻他药代之,以保安全。

  9. 麻黄之量,医者当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灵活调整,以达最佳疗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