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甘蔗毒过蛇”?教你辨别霉变甘蔗,安全食用有讲究
“清明甘蔗毒过蛇”?教你辨别霉变甘蔗,安全食用有讲究
“清明蔗,毒过蛇”这句民间俗语提醒人们在清明节前后食用甘蔗需格外小心。甘蔗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产生剧毒物质3-硝基丙酸,严重时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那么,如何辨别霉变甘蔗?食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霉变甘蔗的危害
甘蔗采摘后,由于在运输、销售等情况下储运不当,很可能产生霉变,被菱孢霉菌污染。这种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剧毒的毒素——3-硝基丙酸(3-Nitropropanoic acid,3-NPA)。甘蔗发生霉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甘蔗芯变红色或红褐色,这是因为菱孢霉菌疯狂繁殖后,产生了红色的硝酸类物质。科研人员曾专门调查过江南地区春季甘蔗中“3-硝基丙酸”含量,发现检出率超过50%,远高于冬季的10%。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噬神经毒素,进入人体被吸收后,发病非常快,短时间内就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头晕、头痛、抽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脑缺血坏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部分中毒患者可能还会导致语言、运动障碍等。
目前,食用含有“3-硝基丙酸”霉变甘蔗引起的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唯一能够确保不中毒的办法就是避免食用霉变甘蔗。
如何处理霉变甘蔗
把红芯的部分去掉是不是就能吃了?
不是!不是!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甘蔗被霉菌侵袭后,菌丝已经延伸到甘蔗的每一个部位,除了霉变的那一部分,完好的部分其实也含毒素,只不过这些毒素不会发红,所以肉眼看不到。
清明节正值春季,气温不断升高,霉菌等杂菌适宜生长繁殖,甘蔗容易霉变。霉变的甘蔗就有产生毒素的风险,所以甘蔗中毒事件在2月到4月的发生概率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甘蔗霉变,无论是在清明节前后还是其他的季节,一样会导致中毒。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吃。
甘蔗汁还能不能喝?
看情况!
若甘蔗霉变,就有可能产生毒素。如果卖家不知甘蔗霉变,或舍不得扔掉霉变甘蔗直接榨汁,这样的甘蔗汁可能含毒素的量会更高,中毒风险就更大。因此,榨好的“成品甘蔗汁”最好不喝。当然若是新鲜没有霉变的甘蔗,现买现榨的甘蔗汁是没问题的。所以,想喝甘蔗汁最好自己挑选,回家现榨,或者现场看着商家用新鲜无霉变的甘蔗榨汁。
误食霉变甘蔗怎么办?
食用霉变甘蔗后,大多在2—8小时发病。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去医院,迅速洗胃或灌肠以排除毒物。目前对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无特效治疗,只能采用对症处理,如保护肝脏和肾脏,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酸中毒、给适量镇静剂止痛;疑有脑水肿者,使用脱水剂和激素;重症病人应给促进脑组织代谢药物;昏迷病人给予苏醒剂。
中毒预防
- 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为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
- 甘蔗尽量随割随卖。
- 甘蔗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验。
- 购买甘蔗时注意。
- 外观形态:优质甘蔗茎秆粗硬光滑、端正挺直、富有光泽,表面呈紫色且挂有白霜,无虫蛀孔洞;而劣质或霉变甘蔗往往表皮色泽不鲜或失去光泽,节与节之间或小节上可见虫蛀痕迹。
- 果肉组织:优质甘蔗剥开后可见果肉洁白、质地紧密、纤维细小、富含汁液;劣质甘蔗则纤维粗硬、汁液少、质软疏松,切开后剖面呈灰黑色、棕黄色或浅黄色,纤维中可见粗细不一的红褐色条纹或青黑色斑点。
- 气味和味道:优质甘蔗汁多、味甜、水大、渣少,清甜爽口;霉变甘蔗往往闻之有酸霉味、辣味或酒糟味。
消费者在选购时掌握以下选购与食用要点,可放心食用甘蔗。
如何选购甘蔗
- 摸:用手感觉一下甘蔗的软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
- 看:观察甘蔗的蔗瓤是否新鲜。新鲜蔗瓤呈乳白色,霉变蔗瓤颜色略深,呈浅棕色。霉变甘蔗的表面一般色泽不鲜、外观不佳,节与节之间或小节之间可见虫蛀痕迹。在霉变甘蔗末端,会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之后在断面上还会有红色的丝状物。
- 闻:用鼻子闻一下甘蔗有无不良气味。新鲜甘蔗有股清香味,若闻到甘蔗有霉坏味或酒糟味,千万不要购买及食用。
- 洗:食用甘蔗时应注意卫生。食用时要先洗手,甘蔗最好去皮洗净后再食用。
甘蔗食用分人群,适量食用可放心
- 糖尿病人群不宜食用甘蔗:由于甘蔗含有丰富的糖分,人们食用以后能让血糖快速升高,患有糖尿病和血糖偏高的人群是不适合吃甘蔗的。此外,容易腹泻与患有肠炎的人群也不适宜食用甘蔗。
- 甘蔗不宜多吃:甘蔗的糖分、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都含在蔗茎中,吃甘蔗时舌头与蔗茎中的纤维产生摩擦,容易刺伤舌头上的组织,若口腔细菌感染之后还会出现溃疡,从而表现出“上火”症状。甘蔗糖分高,食用过多容易引发蛀牙,不宜过多食用。
- 儿童食用要特别注意安全:低龄儿童如果不会吐蔗渣,吃甘蔗时很容易会呛到喉咙,引发窒息的风险。所以,儿童以适量饮用甘蔗汁为宜,不建议直接食用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