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荆州——千里江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荆州——千里江陵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80122

荆州,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华夏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到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重镇,再到唐宋时期的商业文化中心,荆州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次《荆州——千里江陵》特展,将通过156件/套珍贵文物,向观众展示荆州从蕞尔小邦到大国之都的辉煌历程。

荆州,以其境内的荆山而得名,所谓“荆及衡阳惟荆州”,原本为《禹贡》九州中相对偏远、弱小者,长期的割据使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楚文化。通过千百年的积淀,逐渐从蕞尔小邦发展成大国之都,从早期的边缘地位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腹地之一。

春秋时楚国迁都到郢,荆州城开始崛起。秦王扫六合,荆州属南郡,因而后世常以南郡代称荆州。汉晋以来,相对安定的荆州成为了北方流民的迁入地。此后,荆州在发展中逐渐确立起作为军事重镇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由九州之一逐渐演变为城市名,又因其处于沿江平原和丘陵而得名江陵。“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

荆州地区的发展轨迹是有代表性的,对于了解华夏文明的形成、理解当代中国特点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荆州——千里江陵》的特展,将分为“封国南土”“坚甲厉兵”“南国重镇”三个专题来开展,由吴文化博物馆、荆州博物馆主办,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提供支持,共展出156件/套文物,意在向观众们彰示楚文化的独到韵味,阐释荆州如何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后呈现出如今的面貌。

封国南土

荆楚之名,一般认为来自于荆条的荆。楚人自称颛顼后裔,商末时投附周人。周成王时建立政权,国姓为芈姓。周室趋于衰落,荆楚国家的独立性渐渐提高并谋求扩张。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异军突起,征服了江汉流域诸多侯国,形成地广千里的南方大国,并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展开争霸,逐鹿中原。


铜升鼎(附匕)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楚升鼎是楚国特有的一种最具楚文化特征的铜鼎,属于楚人的宗庙祭祀重器。


铜甗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蒸煮器。商代已出现。西汉时期的甗由釜、甑、盆三部分组成,由陶、铜两种质地,也有少量铁制。




饕餮纹铜钮钟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四枚钮钟形制相同,长方形钮,两铣下垂,于上凹,呈弧形,钲部无枚,鼓部由各种纤细的云纹、旋涡纹组成变形饕餮面。钮饰涡纹、三角纹及绹纹。


玉虎
新石器时代
后石家河文化
荆州博物馆藏
长江中游一带在古代存在崇虎的习俗。有学者认为,虎头像额顶的人字形冠实际上是“皇冠”,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和权力。


彩绘浮雕蟠蛇漆卮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卮,盛酒器。圆形,直壁,深腹。其雕刻及装饰技艺令人惊叹。使人联想到的是成语“画蛇添足”中的一卮酒,其大小极有可能与此器容量相当。


鸟云纹漆耳杯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耳杯是用来饮酒的椭圆形器皿,也是楚国漆器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器物,有学者根据《楚辞》中的描述将其命名为“羽觞”。《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一凤二龙相蟠纹绣绢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楚地丝、绣品织造精细,色彩鲜艳,纹样瑰丽,保存完好,被誉为“先秦丝绸的宝库”,因此闻名中外。楚地出土丝织品种类繁多,根据织造方法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绢、绨、纱、罗、绮、锦、缟、组、绦、纨、缣(jiān)、縠(hú)等类。

玉龙佩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青黄色,有玻璃光泽。龙背如风字形,龙尾和边缘凸饰作简化凤首形,上下颌边缘饰绹索纹,三者均流行于楚式玉龙佩。

坚甲厉兵

从地理位置上看,荆州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北依汉水,南临长江,控扼着从中原地区向湖南等地进发的要道,同时也是长江水道上的重要卡口,自古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历代王朝皆屯兵置府于此。本次展出的相关文物凸显了荆州的军事重要性以及该地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特征。


越王不光铜剑铭文
越王不光铜剑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圆茎中空,窄格,剑身素面。剑格、剑首上均有错金鸟篆铭文,剑格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嗣)旨不光自乍(作)用□”。剑首环列十二字为“台(嗣)戉(越)不光隹(唯)曰可乍(作)于元用佥(剑)”。

“王”字蝉翼纹铜矛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王字矛在越地出土较多,应是越文化的器物。其特征是:矛身呈柳叶形,中脊两侧对称饰多组羽翼状纹饰,刃两侧锋利,在矛身与骹的连接处铸有一“王”字形纹样。“王”字符号可能是古越族的部落标志和徽记。


董陵铜弩机
三国
荆州博物馆藏
弩机,是冷兵器时代除弓箭以外的一种远射兵器。作为远射器具,起源较早,最早发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地区。弩装上铜质弩机后,不但便于瞄准,可延时发射,而且坚固耐用,可将箭射的更远。

木刺
三国·吴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木刺呈长条形,正面直行墨书,字体隶中带楷。木刺行文为:“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

南国重镇

荆州,不仅是军事重镇,同时也具备成为成为区域性商业、文化中心的条件。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长江天堑,荆州逐渐成为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和交汇中心。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刘禹锡称:“自古如今要路津。”苏轼诗曰:“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自楚国迁都于郢后,荆州就凭借濒江利济之势,从船官码头跃升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秦汉以降,荆州持续发展,成为了长江中上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晋室南渡及唐五代,人口大量迁入,使其成为南方重镇,数次被作为国都。宋元以来,荆州更是被誉为“七省通衢”。荆州还涌现出了岑参、张居正、公安三袁等著名人物,“江陵城”亦是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地名。这说明荆州经济、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本次展出的精美文物文物,正是荆州历史上作为南国重镇的有力证明。


“郝客斗”铜量
西汉
荆州博物馆藏
量为计算容积的器具。古代青铜量始于战国,如齐国的子禾子釜,秦国的商鞅方升等,都是官方指定的标准量器。


铜熏杯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熏香用具。口微侈,斜直壁,三兽蹄足。杯外壁上下各饰六组对称的兽面勾连云纹,其中兽面嵌有绿松石。杯中部饰镂空勾连蟠螭纹,其上铸细密的三角雷纹、圆涡云纹和圆点纹。杯底饰四组镂空云气纹。

四山八叶四花瓣纹铜镜
秦末至汉初
荆州博物馆藏
圆形,三弦钮,方钮座。地纹为羽状纹,主纹为四个左旋的“山”字纹。方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小叶,小叶顶端再向上、左、右方各伸出一条组带纹,分别与四叶花和其他小叶相连。卷缘。


铜蚁鼻钱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蚁鼻钱是楚国的主要货币,以青铜仿海贝形状铸造。这种货币整体为椭圆形,正面凸起,背面平整。钱面阴刻文字,或钱面文字似蚂蚁爬于鼻尖,故俗称“蚁鼻钱”,或认为是以蚁鼻比喻钱小。楚地蚁鼻钱刻多种文字。


三彩屋

荆州博物馆藏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据史料记载,该寺的位置正是楚灵王五行宫古章华台的遗址,章华台是楚灵王于公元前535年所建。因此,章华寺当初又名章台寺。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寺院有中国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银杏树等古迹。


张文忠公之砚

荆州博物馆藏
该砚是明神宗皇帝为表彰和奖励张居正的忠诚和政绩,御赐给张居正的石砚。此砚为上等端砚,外部为四方黑紫檀木盒,上用银色篆体书写“张文忠公之砚”六字。砚为正方形,砚面光滑平坦,青黑柔亮。砚的四周采用浅浮雕形式,雕刻有飞龙、火珠、流云、波涛等图案。砚上方中间以火珠为中心,呈现双龙戏珠景象。砚底有“御赐帝赉(lài)忠良”六字,字体方正严谨。此砚整体古朴凝重,雕刻巧妙细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结 语

千年风雨,这片土地催生出奇谲绚丽的荆楚文明,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以及“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更培育了“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的奉献精神。这片土地见证着荆州的千年发展史,更见证了荆州人民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了无数动人篇章,也终将见证荆州灿烂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