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 龙年龙抬头 鸿运多加倍
二月二 | 龙年龙抬头 鸿运多加倍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转运。那么,“龙抬头”究竟有何来历?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龙更是拥有了国际专属名字“loong”。2024年是中国农历龙年,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承载着民族信仰,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转运。苍龙苏醒,春回大地。为何独独这天被称为“龙抬头”?“龙”又从何而来?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象七个星宿。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组成龙的形象。“龙抬头”反映的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天象。浩瀚苍穹中藏着中国人的浪漫,一年农忙也从此时开始。国潮天象中蕴含的祈盼与祝福,都将化作奔向明天的能量!
剃龙头:鸿运当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吃龙食:龙马精神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春耕节:龙德在田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备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
踏青节:崭露头角
“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蛰虫出动,草木萌动,百花初露头角,正是春游好时节。宋朝把“二月二”指定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节”。到了元朝,又有“踏青节”之称。
龙翘首,春色浓。愿你不负春光,抬起一年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