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至少有95个城市已经“鹤岗化”,其他城市该如何避免?
全国至少有95个城市已经“鹤岗化”,其他城市该如何避免?
2024年,全国至少有95个城市已经出现"鹤岗化"现象,即房价低廉但伴随资源枯竭、人口外流等问题。从东北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到中西部偏远地区,甚至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经济重要支撑区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唯一集体缺席"白菜房"的区域,只有江浙沪。
"鹤岗化"现象的普遍性
"鹤岗化"的城市里,房价低廉,人们只需花费十几万甚至几万元,就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另一面:资源枯竭、人口外流、城市老化……也是这些城市共同的宿命。
从"鹤岗化"城市名单来看,不仅局限于鹤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不止分布于中西部偏远地区,全国25个省份都有城市上榜,就连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极,也已经被"鹤岗化"的城市或片区所包围。
比如,距离北京仅100公里的张家口市,6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而总价在10万元左右的房源当地足足有数十套。
而在成渝地区,号称"成都鹤岗"的龙泉阳光城到市中心天府广场距离仅20多公里,但当地有些楼盘价格10年没涨过,有些近4年还跌了6成……
就连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坐拥四会、鹤山、揭阳、河源、清远等5座"鹤岗化"城市。
长三角为何能避免"鹤岗化"
为什么长三角能避免"鹤岗化"?
首先,都市圈。
按照2024年最新规划,上海大都市圈范围明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宣城14个市行政区域。从最初的"1+6",到后来的"1+8""1+12",再到如今的"1+13",8年间上海大都市圈面积范围扩大了一倍。
京津冀、成渝也是都市圈,为什么只有上海都市圈例外?
这就引出第二个原因,经济实力。
按照2023年GDP数据,上海都市圈14座城市结盟后,GDP总量高达18.28万亿元,接近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法国。而且,地处长江口的江浙沪平原所背靠的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腹地范围都是其他都市圈的数倍,这些都决定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总体规模远大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其他几极。
此外,不同于华北、川渝等区域,上海大都市圈所在的江南地区,自古便是天下财富汇集之地。都市圈内很多城市,虽然规模、体量不及上海,但论起民富,一点不输上海。
这决定了上海大都市圈是一群发达城市的自由联合,彼此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加之杭州、南京、合肥等副中心实力也不弱,在所处次区域都是当仁不让的中心,构建起了各自的都市圈,最终形成数量众多且梯度合理的发达都市圈集群,避免资源都被中心城市虹吸。
而其他都市圈大多是一个核心城市带飞一帮小城弱市,整体上能量不足。
最后,产业互补也是长三角能够避免"鹤岗化"的重要原因。
不同于"三产独大"的北京,在产业上与天津河北格格不入。上海及其周边的苏州、宁波、无锡都是排名前十的制造业重镇,彼此之间的产业关联度相当高。而其他几个都市圈内部的城市关联性则比较分散。
所以,长三角不是一个同心圆结构,而是大圈套小圈、圈圈有交集的梯形结构。这大大拓展了长三角的辐射面,哪怕是一些边缘城市也能接受到来自中心城市的资源外溢和产业转移,从而避免了"鹤岗化"的命运。
结语
显然,经济大势之下,无论是都市圈还是具体城市,都应该更加注重城市运营。如何打开"上帝视角"看清城市运营规律?如何避免城市房价、资源陷落?优秀城市的运营是怎么操作的?该怎么向他们学习?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