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纸上宝石的艺术魅力
藏书票:纸上宝石的艺术魅力
藏书票,这一被誉为“纸上宝石”、“书中蝴蝶”的艺术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德国贵族的“刺猬”书票到中国现代的藏书票研究会,从传统的木刻技法到现代的电脑版印刷,藏书票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对书籍的珍视和对艺术的追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藏书票的定义、历史渊源、制作技法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什么是藏书票?
藏书票是版画作者借助于印刷技术、设备、工具、材料为藏书者亲自设计、制版、印制,并从头到尾由一人或多人共同完成的纸质艺术品,其作品下方用铅笔签署印数、版式、作者(多人的共同签署)签名和制作日期。是创作版画原作,故被称为“珍珠版画”,“袖珍版画”。
藏书票具有同我国藏书章一样的实用功能,是表明书籍持有者的标志,亦是读书人求知求美、寄意寄情的信物。通常贴在书扉页的合适位置,开卷相见,就油然平添几分爱书之情、求知之欲。有“纸上宝石”“书中蝴蝶”的美誉,故许多读书人都喜欢在自己的书上贴藏书票。如著名的作家叶灵凤、巴金、冰心等都有藏书票。
藏书票是版画原作,具有艺术价值;藏书票有票主,具有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特点,只要活着的人和存在的机构都可以成为票主,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历史价值。保值、升值的金融属性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藏书票要有某某姓名加藏书,或某某姓名加exlibris。exlibris是拉丁字母,原意是放书、藏书的地方,现在已经演化成藏书票的通用标志了。藏书票同版画的区别在于形式上一个有某某藏书,一个没有;内涵上一个是要根据票主的要求,围绕票主的思想兴趣等创作的,是自由创作。
藏书票简史
藏书票是舶来品,也就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流行于贵族和皇室,因此藏书票的图案都是贵族标记和皇室纹章。目前被视为现存最古的一枚藏书票(附图一),
附图一:现存最古老的藏书票“刺猬”
画面的中央是一只刺猬,刺猬下方是掉落的花草,上方是一排意为“慎防刺猬之吻”的德文字母,来表示对不爱护书籍之人的警告,并深含票主对书之珍爱。
藏书票传入我国也有100年的历史了,被誉为我国最早的藏书票是“关祖章藏书票”。(附图二),
附图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早期还有零星的一些藏书票实物流传于世,如郑相衡藏书票,南京中央大学藏书票,燕京大学藏书票。
1931年鲁迅先生提倡新兴版画,一批青年版画家象李桦、赖少其、刘工柳等也创作了一些藏书票,并在1936年出版了期刊,上面贴了藏书票原作,现存于上海鲁迅纪念馆,已经成为国家级文物。
1984年由李桦、梁栋、莫测等版画家发起成立了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大会,随后每两年举行一届,现在已举办了15届。并于1994年加入了国际藏书票联盟,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8届国际藏书票大会。藏书票创作活动不断展开。
1996年上海弗闲斋藏书票社沙龙成立。1999年上海弗闲斋藏书票馆开馆。藏书票的创作活动和收藏活动蓬勃开展了,特别是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于2010年上海弗闲斋藏书票社正式成立,并加入了国际藏书票联盟。弗闲斋是国际藏书票品牌,与武进区政府合作创立了武进藏书票博物馆(延政中大道29号凤凰谷美术馆五楼)免费参观,有各种各样的藏书票活动。
藏书票制作技法
藏书票要求由版画家来制作,因为贴在书上,必须是复数形式,这样既可达到美化书籍的目的,也不过于繁复,所以版画形式最为合适,最早的藏书票制作技法是雕刻版和木刻,现存瑞士博物馆的大多数是雕刻版和木刻。藏书票制作技法分为四种凹版,凸版,平板,漏版(孔版)。分别介绍如下:
凹版,用英文字母C标识,凹版分为八种技法。钢雕刻法(C1);铜雕刻法(C2);线腐蚀法(C3);干刻法(C4);飞尘法(C5);软糖法(C6);美柔汀法(C7);塑料凹版(C8)。
凸版,用英文字母X标识,凸版分为八种技法木面木刻法(X1),又分为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木口木刻法(X2),麻胶版法(X3),铅凸版法(X4),锌凸版法(X5),塑料版法(X6),石刻版法(X7)。
平版,用英文字母L、P等标识,平板版分石版、胶版、照相版、线画版、珂罗版、电脑版,因为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最常见的是石版(L),胶版(P1),电脑版(CGD)。
漏版,用英文字母S标识,漏版分为丝网版(S1),纸孔版、新孔(S2),誊写版(S3)。
由于藏书票技法超多,只要你想得到都可以运用,来美化藏书票。因此藏书票对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情商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反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文化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作用,因为兴趣是提升各方面成绩的最大动力,藏书票特别好玩,要制作、要拓印,整个过程充满着乐趣——玩+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