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腰部疼痛?
如何诊断腰部疼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脊椎、神经、内脏等多个系统。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文将从病因分析、诊断思维和临床诊断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腰痛的诊断方法。
一、概述
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劳损和退行性变疾病为多,病程多较长。治疗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脊椎源性
1.退行性:椎管狭窄、脊椎滑脱、脊椎关节病、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3.代谢性:OP骨软化症、纤维囊性骨炎。
4.感染性:细菌性 结核性、其它感染。
5.肿瘤性:良性、恶性、转移性
6.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移行椎、脊椎滑脱、椎间假关节。
(二)神经源性
1.神经根或神经周围病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脱位、骨质增生、肿瘤、硬膜外血肿、脓肿。
2.神经根或神经炎、带状疱疹、腰神经根炎、其它神经炎。
3.神经根或神经纤维化蛛网膜炎、腰神经根袖纤维化。
(三)牵涉性
1.内脏疾病:肾输尿管病变、 子宫及附件疾病、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结肠及直肠疾病。
2.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或髂部动脉阻塞、肾动脉栓塞。
3.腹膜后肿物:淋巴肉瘤、柯杰金氏病。二、脊柱相关疼痛诊断思维
规范的临床思维要建立在系统完整的病史、系统理学检查和丰富的解剖与病理生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临床思维过程:待就诊阶段、诊断阶段和治疗阶段待就诊阶段: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程序化的医学思维方法。
诊断阶段:认知—资料的完整病史、体查、辅助检查。
判断:强调临床资料应用分析,不可先入为主。强调自我判断,不可人人云亦云。
排除推理—横向思维
演绎推理—纵向思维
治疗阶段: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修正诊断治疗方案。
临床思维的特点:
整体和局部:提出假设----模糊性
特异性排除:检验假设----系统性三、脊柱相关疼痛的临床诊断
定性(因)诊断
软组织(外伤/劳损)、骨关节退变或骨折 、炎症(结核、 风湿等)、肿瘤、先天性 、牵涉性 、血管性、代谢性、精神因素。
定位诊断
脊柱的病变 (椎管内外) 、颈肩臂、胸腹臀腿病变 、骶髂关节和髋病变、内脏牵涉 、神经源性、血管源性。
受累解剖结构:软组织、骨关节、椎管
椎管内外的鉴别:依据病史特点、理学检查、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