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技术规程
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技术规程
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技术规程规定了桃品种需冷量评价的各个环节,包括气象数据记录、待测品种树体条件、枝条采集、枝条培养、调查花芽萌发情况、加权平均值计算、需冷量满足的时间确定、需冷量计算以及档案管理等。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桃品种需冷量评价的气象数据记录、待测品种树体条件、枝条采集、枝条培养、调查花芽萌发情况、加权平均值计算、需冷量满足的时间确定、需冷量计算、档案管理环节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需冷量 chilling requirement
桃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小时数。
气象数据记录
整个评价过程中,利用气象站或气温测定仪器,严格记录待测桃品种所处田间的整点实时气温。
待测品种树体条件
露天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桃品种4至8年生健壮成年树。
枝条采集
6.1 枝条采集时间
每年11月秋季落叶期,轻轻摇晃枝条,全树落叶率达到约95%时即为第一批枝条采集日期。连续记录田间整点实时气温,整点实时气温在0~7.2℃之间为有效低温,记为1h,当有效低温小时数累计50h左右再采集下一批枝条。
6.2 枝条选择
选择树冠中部外围一年生枝条3~5根,枝条直径0.4cm~0.6cm,长度30cm~40cm,花芽饱满。剔除每根枝条基部花芽,留2cm~3cm无芽部位,每批次枝条保证总花芽数量在30个以上。
枝条培养
7.1 原则
将每一批次枝条分别培养。
7.2 培养液选择
培养液选择5%的蔗糖水溶液。
7.3 培养
培养时间为12d,温度(昼/夜)2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光/暗时数12h/12h,光照强度2000lx。每隔3d,更换一次培养液。每次换液时剪去枝条基部3mm~4mm长度。
调查花芽萌发情况
8.1 花芽萌发各级别的形态学限定
每一批次枝条培养12d后,调查枝条的花芽萌发情况。花芽萌发情况按形态不同分为5级。
第1级形态:花芽未萌动,鳞片紧紧包裹,记为1。
第2级形态:花芽鳞片松动,顶端露绿,记为2。
第3级形态:花芽顶端露红,红色直径小于花芽最大直径的1/3,记为3。
第4级形态:花芽顶端露红,红色直径大于花芽最大直径的1/2,记为4。
第5级形态:花朵开放,记为5。
示意图见图1。
第3级 第3级 第5级 第4级 第2级 第1级 第5级 第4级 第2级 第1级
图1 桃花芽萌发的各级别的形态学限定示意图
8.2 调查各级花芽数量
仔细调查每一批次枝条花芽萌发各级别的花芽数量。
加权平均值计算
每一批次的加权平均值等于每一批次的各级级数乘以各级花芽数量,并相加,再除以每一批次的总花芽数量。
需冷量满足的时间确定
当首次计算得到某一批次的加权平均值等于或大于2.5时,则该批次的采样时间为待测桃品种需冷量满足的时间。
需冷量计算
以秋季日平均温度连续3天均小于7.2℃的第一天的凌晨0点为有效低温累积的起点时间,需冷量满足的时间为终点,结合记录的整点实时气温,计算整点实时气温在0~7.2℃之间的累计有效低温小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