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及豆粕市场分析
大豆及豆粕市场分析
受累于南美丰收预期和关税担忧,周三CBOT大豆期货市场震荡收低,盘中豆油和豆粕同步回落。巴西大豆收割工作快速推进,市场普遍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巨大的供给压力对全球大豆市场构成压力。
【豆类基本面】
【豆类基本面】
受累于南美丰收预期和关税担忧,周三CBOT大豆期货市场震荡收低,盘中豆油和豆粕同步回落。巴西大豆收割工作快速推进,市场普遍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巨大的供给压力对全球大豆市场构成压力。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发布的报告显示,巴西2月大豆出口量预计为935万吨,低于上周预估的972万吨。此外,美国宣布对墨西哥和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市场担心美国农产品出口会遭到报复。在美国农业部二月论坛受到关注,市场预期2025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
【大豆】
多家大型粮企相继入市采购国产大豆,主产省份组织地储陈豆拍卖,产区部分油厂开机压榨,油用大豆需求回升,多地大豆价格稳中回升。国家农业农村部维持2024年中国大豆2065万吨产量预测值不变。周三豆一期货市场反弹受阻震荡收低,市场对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利多反应后,部分短线获利资金减持离场,期价承压回调,反弹节奏受到干扰。国产食用大豆长期供给过剩,巴西大豆收割提速且出口量增加,国内进口大豆供给紧张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中远期内外大豆价差再度扩大,国产大豆榨油需求将再度受挫。随着南美天气炒作降温,豆一期货市场追涨动力下降。
【豆粕菜粕】
周三国内豆粕现货报价继续下行,各地跌幅在20-50元/吨,沿海豆粕报价多运行在3550-3710元/吨之间。东莞菜粕报价下跌60元/吨至2540元/吨。美豆维持震荡,等待二月论坛提供指引。国内豆粕库存由降转升,现货供给紧张担忧情绪缓解,粕价回吐前期涨幅。周三国内粕类期货市场低开低走震荡回落,豆粕期货持仓继续大幅减少,近月合约跌幅大于远月,反弹节奏整体遇阻;菜粕期货录得三连阴,技术上显现顶部迹象。阿根廷降雨预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南美大豆丰产预期进入兑现阶段。新季美豆面积预计减少,但3月底面积报告更为关键。国内豆粕现货供给紧张形势好转,现货市场的补跌情绪向期货市场蔓延,但在高基差提振下,远月合约有望相对近月合约抗跌。
资料来源:饲料信息
豆粕的上游是大豆种植和贸易。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美国、巴西、阿根廷等。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大豆供应。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2024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 4.08 亿吨,其中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产量占比超过 70%。而我国作为大豆进口大国,进口量的变化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影响显著。海关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9651.8 万吨,同比增长 2.3%。大豆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内豆粕生产的原料供应,进而影响豆粕价格。
中游环节是大豆压榨。大豆经过压榨加工,产出豆油和豆粕。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众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在这一环节,大豆压榨利润、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对豆粕价格影响较大。当大豆压榨利润高时,企业会增加压榨量,豆粕供应随之增加,价格可能受到抑制;反之,若压榨利润低,企业可能减少压榨,导致豆粕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豆粕的下游主要是饲料行业,特别是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畜禽和水产养殖对豆粕的需求量巨大,因为豆粕富含优质蛋白质,是动物饲料的关键组成部分。以生猪养殖为例,一头生猪从出生到出栏,大约需要消耗 200 - 300 公斤的豆粕。当养殖行业处于扩张期,对豆粕的需求会大增,推动豆粕价格上升;而当养殖行业不景气,需求下降,豆粕价格也会受到拖累。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众多。除了上述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外,天气因素也不容忽视。大豆生长期间,若主产国遭遇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会影响大豆产量,进而影响豆粕价格。例如,2021 年巴西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大豆产量下降,导致全球豆粕价格出现明显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