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北高原所在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北高原所在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
https://nwipb.cas.cn/xwzx/kyjz/202501/t20250116_7519149.html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高寒草地占青藏高原地表面积的60%,其植被和土壤(0~1.0m深度)分别储存约0.80和7.50 Pg C。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碳汇强度约为17‒130 Tg C,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潜在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青藏高原面临着大气氮沉降加剧(约1.0 g N m–2 year–1)和降水增加(约0.02 mm–1 year–1)等环境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准确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碳储功能演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寒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学科团组开展了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汇编了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422组高寒草地碳储数据,构建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结合植被、气候和地形等空间数据集,得出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储总量为3.65 Pg C,其中96.02%储存在表层(0-30 cm)土壤中,3.75%储存在植被地下部分,0.23%储存在植被地上部分。青海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主要遵循植被绿度和降水的空间格局。

依托高寒草地氮添加(10 g/m2/a)和降水改变(减雨50%和增雨50%)的全因子随机区组联网试验平台(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甸、班戈高寒草原),研究发现氮相关处理显著增加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AGB)。氮添加叠加减雨处理显著增加海北高寒草甸浅层(0-10 cm)地下生物量(BGB)。高寒草地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SOCC)对氮水改变响应微弱。AGB、BGB和SOCC的时空变化受气温及站点背景的共同影响。SOCC的响应受站点背景SOCC负向效应及AGB正向效应的综合调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变化由站点背景、气候和氮水改变的交集效应调节,而并三者的非单独效应,凸显了生态系统背景碳储及气候因子的重要性。

研究成果分别以"Precipitation Determine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Vegetation and Top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ies of Alpine Grasslands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和"Context dependencies in the responses of plant biomass and surfac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 nitrogen ad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within alpine grasslands"为题发表在Ecosystems(中国科学院2区,IF = 3.70)和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 6.0)上。西北高原所张法伟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国际合作专项(2024-HZ-801);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KF-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1752)和青海省2021昆仑英才-拔尖人才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青海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储空间格局的结构方程模型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对氮添加和降水改变响应的方差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