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在《春秋》中已记载哈雷彗星,彗星的分裂现象也由中国最先发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在《春秋》中已记载哈雷彗星,彗星的分裂现象也由中国最先发现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7a13aa5bf950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但中国古人对其的观测记录比哈雷早了近2500年。从《春秋》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人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多达30次,且对彗星的系统性记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哈雷彗星是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的。不过,中国古人观测到这颗彗星,要比哈雷早了近2500年。而且,对其的观测和记录,至清末,不少于30次。

换句话说,哈雷观测此彗星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英帝国正在快速崛起,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依托近代科学的形成,他们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已。

这一年,哈雷观测到了有彗星出现。他知道,这是嘉靖十年(1531年)阿皮亚尼斯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开普勒观测到的同一颗彗星。他得出结论,此彗星平均每76年回归一次,于是预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再次在地球可观测范围内出现。

由此,这颗彗星便以哈雷的名字命名。

其实,先秦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在周顷王六年(前613年)秋七月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讲的就是这颗彗星。

自那个时候起到明末,中国古籍记录的彗星出现不少于360次。

从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对哈雷彗星出现的总共29次,都有记载。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人对彗星的观测,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记载。其实这不重要,从《史记・天官书》对彗星的记载,就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前推约千年。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司马迁在《天官书》中,收入了他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历术甲子篇》。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七十六年为一“蔀”,就是说,每隔76年,天上的日月星辰位置会周而复始。

哈雷对彗星的预测,并未超出两千年前司马迁的研究成果。

无论如何,就全世界而言,中国古代对彗星的相关记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首屈一指的。

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彗星图,绘有二十九种彗星图像,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彗星,一些还绘有彗星的“慧头”和“慧核”;二十九种彗星,共有十八种名称;区分了可重复看到的和仅可一见的彗星。

这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比西方对彗星的书面记载大约早了近500年。

彗星的慧尾,一般都背向太阳,首先观测到此现象的,也是中国古人。《晋书・天文志》中有形象记载。

关于彗星的分裂现象,亦由中国最早发现。《新唐书・天文志》详细记述了乾宁三年(896年)的彗星分裂现象。

先秦的石申夫已将彗星彗星分为四类。之后不久的《黄帝占》,根据慧尾的长短划分彗星种类。

先民们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观象授时”实践,累积而建成了辉煌庞大的中国古天文学大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