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灰胸竹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灰胸竹鸡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61067

洞庭湖,被誉为湖南的璀璨明珠,以其辽阔的湖面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了各类候鸟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北方迁徙至此,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众多候鸟中,灰胸竹鸡以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成为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物种之一。

灰胸竹鸡(图片来自网络)

灰胸竹鸡,又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是一种典型的雉科竹鸡属鸟类。其主要特征包括黑色或近褐色的喙,灰色的额与眉纹,嫩橄榄褐色的头顶与后颈,以及胸部的灰色半环状斑纹。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部有黑褐色斑点。跗跖和趾呈黄褐色,眼色为淡褐色,嘴色为褐色。雄鸟脚上具有距。该物种分布于台湾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北达陕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东达福建,主要栖息于山区、平原、灌丛、竹林以及草丛。

外形特征

灰胸竹鸡的雄鸟额与眉纹为灰色,眉纹粗长,向后延伸至上背。头顶和后颈呈橄榄褐色,具暗褐色纹。上背灰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和栗红色块斑。颊、耳羽及颈侧为栗棕色。肩和下背橄榄褐色,密布黑色虫蠹状斑,并具栗红色块斑和白色斑点。腰、尾上覆羽、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以及三级飞羽橄榄褐色,密布黑色虫蠹状斑。中央尾羽红棕色,密杂以黑褐色和淡褐色虫蠹状横斑,外侧尾羽几纯红综色。头、颈两侧,以及颏、喉栗红色,前胸蓝灰色,向上伸至两肩和上背,形成环状,环后紧缘以栗红色,后胸、腹和尾下覆羽棕黄色。两胁缀有黑褐色点斑或横斑。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稍小,且跗蹠无距。虹膜深棕色或淡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绿色或黄褐色。

栖息环境

灰胸竹鸡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灌丛和草丛中,也常出现在山边耕地和村屯附近。

生活习性

灰胸竹鸡的叫声较为刺耳。它们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幼芽、嫩枝、嫩叶、果实、种子、杂草种子、谷粒、小麦、豆类等植物和农作物种子为食,同时也捕食蛾类幼虫、步行虫、瓢甲、小马陆、蝗虫、蝗蝻、蚂蚁等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灰胸竹鸡常成群活动,群体大小从数只到20多只不等,冬季时群体较大,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取食地和栖息地较为固定,领域性较强。通常在天亮后开始活动,一直持续到黄昏。晚上栖息于竹林或树上,常成群在一起栖息,头朝向同一方向。天冷时群间个体靠得较紧,常栖于同一树枝,天热时个体间距离拉大,或分别栖于几个树枝。

多数时候,灰胸竹鸡都在地面草丛中活动,常成行在草丛中穿行,并发出‘Sha,Sha’的声响。受惊时则藏匿于草丛中不动,一般很少起飞。当人迫近时才突然飞起,群体分散飞向各方,飞行迅速,两翅扇动较快,但不高飞,通常紧贴地面飞行,而且不持久,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有时也急飞上树,特别是当被猎犬追击时。有短距离的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夏季常上到山腰或山顶,冬季则下到山麓平原。

灰胸竹鸡作为中国南方特有种,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不仅丰富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