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 AI赋能其他学科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 AI赋能其他学科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近日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提出,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发展战略,也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2024年6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召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总结大会暨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作题为“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内涵发展、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的讲话。在讲话中,郝芳围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出六个方面要求:
持续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以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优化师资队伍“质量、数量、结构”为两个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人才培养贯通以及更优质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部门协同;
推进高水平师资投入教学,从政治思想、制度约束等方面解决知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问题;
优化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促进本硕博纵向贯通、多学科横向交叉,实现学生文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平衡发展;
勇于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特区,挖掘每个学生潜力,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奋斗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各专业的资源供给,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析认为,郝芳校长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以及AI赋能其他学科发展的倡议,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郝芳校长作为高校领导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时代趋势。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极大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郝芳校长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正是为了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郝芳校长提出AI赋能其他学科发展,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推动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深度融合,从而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可以显著提升传统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郝芳校长此举有助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提升学校的整体学科竞争力。
三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郝芳校长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将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将逐渐被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所取代。郝芳校长此举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郝芳校长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具备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将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郝芳校长此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郝芳校长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行动以及AI赋能其他学科发展的倡议,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郝芳 ,男,汉族,1964年5月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副书记、校长。郝芳于1986年从武汉地质学院毕业;1989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长期从事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6],主要研究领域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有61个本科招生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