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有何区别?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子
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有何区别?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等部门常常出现。这些部门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怎样的职能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按照时间顺序来看,成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的锦衣卫是四大组织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设置了负责皇帝仪仗和护卫工作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随着“胡惟庸案”的爆发,朱元璋对于身边的大臣愈发无法信任,于是便于胡惟庸伏诛的两年后设置了锦衣卫,并授予其“巡查缉捕”的特权。
作为直属于皇帝的特殊情报机构,锦衣卫可以不受各部门的节制,因此职权逐渐膨胀,有了滥用权力的趋势。见状,朱元璋逐渐削弱了锦衣卫的权力,并最终在洪武二十年(1387)时将锦衣卫彻底废除。然而,明成祖即位之后由于是夺权上位,因此再度恢复了锦衣卫,用来替自己监视朝野,扫除可能的威胁。
然而,同样的问题再度出现了。统领西厂的汪直为了巩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而人为制造了许多大案,并且肆意抓捕犯人严刑逼供,导致朝野内外一时人心惶惶。由于西厂过于嚣张跋扈,其成立五个月后宪宗便在大臣们的劝谏之下下令将其解散。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宪宗便又重开了西厂,此举直接导致了内阁首辅商辂等大臣愤而辞官。
五年后,内阁首辅万安再度提出取缔西厂,这次宪宗同意后没有再出尔反尔,西厂也就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西厂被其作为扩张权势的工具而复开。正德五年(1510),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也终于彻底灭亡。相比于锦衣卫、东厂,西厂在侦查臣民言行方面拥有更高的特权,甚至可以不请示皇帝就直接逮捕朝中官员,也难怪其只存在很短时间了。
最后再说说六扇门,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门。在历史上,六扇门其实是明代三法司衙门,也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合称。另外,民间有时也将州县衙门称为“六扇门”,这都是由于当时的行政机构往往是三开间,每间各有两扇门,共六扇。而在传说当中,“六扇门”乃是明万历年间朝廷网罗武林高手、捕快、杀手、密探等人才而成立的秘密组织,是朝廷和江湖连接的桥梁。
总的来说,锦衣卫最早成立,是由皇帝宠信的将领统领亲卫部队在宫外活动的组织;东厂是皇帝派遣心腹宦官统领的特务机构,由于能在宫内活动,权势比之锦衣卫更大;西厂是宪宗、武宗时期短暂存在的特殊机构,职能范围比起前两者更大,但也因为肆无忌惮而遭到裁撤。最后,六扇门在传说中是一个高手云集的神秘部门,但实际上当时许多机构都有统一的六扇门扇,其真实性并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