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神道教的形成:日本明治时期的宗教与政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神道教的形成:日本明治时期的宗教与政治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8966112/

国家神道教是日本明治时期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体系,它将神道教与天皇制紧密结合,成为日本发动战争的意识形态核心。本文将探讨国家神道教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明治时期的发展。

国家神道教的起源

明治三年(1870)一月三日,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教宣布之诏》,提出将神道作为国民教化的政策,言称:“今天运循环,百度维新,宣明于治教,惟宣扬神之大道。故新命宣教使,天下布教。”

从此,神道的教化活动步步升级。明治三年八月八日,神祇省制定了三条教规:“一,力行敬神爱国之旨;二,明天理人道;三,奉敬皇上,遵守朝旨。”从而搭成了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意识框架。

神道教的国教化

明治四年(1871)五月四日,根据近代天皇制国家的政策,明治政府以神社信仰和皇室祭祀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将神道国教化,太政官向全国神社发布命令:神社是国家的宗祠,非一人一家之私有。因此对神社进行了一元化的改编,使神社与皇室神道的关系空前紧密,形成了所谓的“国家神道”,在实质意义上天皇担当了国家神道的最高祭司。由此而始,明治政府废除了神社和神官的世袭制,取而代之的是官社制与神社神职任命制,神官的生活与地位得到中央动府和地方政府的特殊优待和保障,神社享有特权。

当时,散布日本全国各地的大小神社约有 19 万座,但大多数是地区性小神社。其中有农村、渔村中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神社;有源于自然崇拜的神社;有血缘相系的氏族私立社祠。因神社各自的历史不同,其祭祀目的自然也各不相同。

但是,根据明治政府的规定,全国星罗棋布的大小神社,按照统治者的政治企图,被划分为“官社”和“诸社”。官社又下分为官币社(由神祇官祭祀,主要祭祀天皇、皇亲和功臣的神社)和国帮社(由地方政府祭祀,主要是地方崇敬的中心神社)二种,在规格上各有大中小三等之分。“诸社”下设府社(藩社)、县社(府藩县崇敬的神社)、乡社(乡邑的产土神,一个户籍区设一神社),村社(祭祀村落的氏神),无级别神社。根据明治时代初期的神社明细帐记载,当时全国神社总数为 176000 余座,所有神社的本宗是祭祀皇室祖先神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它在神社中的级别至高无上。

国家神道教的法制化

国家神道具有至高权威,从国家神道中派生出来的教派神道。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在明治时代中期,自然地全都成了国家神道的附庸。国家神道的体制彻底建成后,明治二十二年(1889),《大日本帝国宪法》问世。依据宪法,各种宗教完全被纳入于天皇制体制之内,其中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1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 3 条);“天皇即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 4条)第28条中关于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样规定:“日本臣民在不妨碍安宁及不妨碍臣民义务之限定内,有信教之自由。“意(62页)

(《国家神道》至高权威,从国家神道中派生出来的教派神道,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在明治时代中期,自然地全都成了国家神道的附庸。)

思不外乎天皇作为国家神道中的最高祭司,持有祭祀神祇的特权,而国民的信仰只能局限在国家神道教义的范围之内,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则坚决取缔。这样一来,宪法从法律上明文规定了日本作为绝对天皇制国家的正当化,也确立了国家神道在法律上所处的地位。

教育敕语与国家神道教

明治二十三年(1890),政府发布了国民教育的基本规范《教育敕语》,以其作为天皇制国家思想和理念。《教育敕语》的开头写道: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我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源源亦实存于此。

显而易见,这是强调皇祖崇拜,主张天皇有德臣民忠诚是“国体之精华”,要“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命令国民尽忠于天皇制国家,因为此道“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须遵守。”《教育敕语》可以说是国家神道事实上教典,标志着国家神道教义的最终形成。

《教育敕语》颁布之后,立即被外务省下发到全国各学校,学校举行有关活动时,必须“奉读”,《教育敕语》作为国民道德的绝对标准,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压倒一切的至高权威,修身科及其他相关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育敕语》精神来制定。与此同时,明治天皇和皇后的画像“御真影”也被分发到各学校,它作为国家神道事实上的圣像,受到顶礼膜拜。否则即犯有“不敬罪”(战前刑法规定,对天皇、皇族、神宫、皇陵有不尊敬的行为,即为“不敬罪”。1947年废除。)。必受处分。明治二十四年(1891)一月,留学美国归来的基督教信徒内村鉴(63页)

(宪法从法律上明文规定了日本作为绝对天皇制国家的正当化,也确立了国家神道在法律上所处的地位。)

(〈教育敕语)可以说是国家神道事实上教典,标志着国家神道教义的最终形成。)

三(1861~1930)任第一高等学校教师期间,就因拒绝礼拜下赐给学校的《教育敕语》,犯下“不敬罪”,遭到国粹主义者的攻击,撤去了教职。

国家神道教的最终完成

明治三十九年(1906),在内务省大臣原敬的具体指导下,政府对全国神社进行整顿合并。第二年,内务省制定了“神社祭祀形式”,统一了神社的祭祀活动规格,建立了一系列的神社制度,迫使许多神社废除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祭祀仪式,避从国家神道规定的祭祀形式。这表明国家神道在制度上的最终完成。

从此之后,国家神道位居众教之首,控制着全国的各种宗教和神道中的其他流派。它作为国民思想的准则,成了镇压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器。

(明治三十九年(1906)之后,国家神道位居众教之首,控制着全国的各种宗教和神道中的其他流派。)

本文原文来自《没有经卷的宗教 日本神道 「明治维新后的神道 | 国家神道的形成」》,作者刘立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