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从小就没听说过北京有“二八酱”这个说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从小就没听说过北京有“二八酱”这个说法?”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6BR361505128EQR.html?spss=dy_author

在北京的饮食文化中,"二八酱"和芝麻酱面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从老舍为争取芝麻酱供应所做的努力,到物资短缺时期"二八酱"的演变过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北京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

如今网上一直流行有“老北京二八酱”的视频。
游客们慕名纷纷都去买这二八酱,也算北京特产了
二八酱到底是不是老北京口中的芝麻酱?

问的好!
相传老舍做人大代表的时候,
为了争取到芝麻酱的供应,
他特意提交了名为
“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的提案
“北京人的夏天离不开芝麻酱” 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
才在那物资短缺的年代里,
为北京人争取来了每人每月二两芝麻酱的供应量。

纯芝麻酱供应不足,那也要吃啊,
可以说,二八酱是纯芝麻酱供应不足时期的一种替代品,
说不好听的就是“以次充好”。
在当年就算卖家其实也不总提二八酱这个名儿
所以就存在一种
我从小就没听说过北京有“二八酱”这个说法。
那可能是小时候 没听过,可不代表没吃过,没买过

芝麻酱和花生酱到底那个是二,哪个是八?
最开始肯定是芝麻酱占八成,花生酱占二成,
但后来太紧缺的时候就没谱儿了,
芝麻酱的供应量实在不足,
于是就从三七、四六、对半,
最终有可能是倒二八了。

说实话,甭管芝麻酱,还是二八酱
没那么多绝对,您粘着吃,二八酱更甜些也好
您平时需要芝麻酱就用纯的,就买纯芝麻酱
到了夏天,来一碗芝麻酱面,那就是北京人的“命”!

早前要吃芝麻酱面条儿之前,得先拿着碗去现买现装,半斤8分钱。于是在炎热的三伏天儿,北京的胡同里常能见到从副食店捧着小碗出来的孩子,一边小心谨慎地走,一边舔碗边儿,回家一称少一半。孩子还一脸无辜:“我没偷吃,我就是怕芝麻酱溅出来”

这芝麻酱也不是买回来就能用的,而是要先用水澥开。
所谓“澥”就是把买来的那种芝麻酱擓出两三勺放在一个小碗里,加上一勺盐,然后一边用筷子搅拌均匀一边逐步往里加凉开水。
注意,搅拌的时候筷子要朝一个方向转,只有这样,芝麻酱才会和水充分交融。过不多会儿,巧克力色的稠芝麻酱变成棕黄色的稀浆,到用筷子挑不起来的程度,就算澥得了。

澥得了芝麻酱还不算完,您别看它吃法简单,讲究也不少,必须要加一系列的调料和面码儿。
现在很多餐厅的所谓芝麻酱面里除了齁咸的芝麻酱,就给点黄瓜丝,吃起来可真是无滋无味,不敢恭维,最后搞不好还让尝鲜的游客得出错误结论,给“老北京黑暗料理”又加上一笔冤帐。
咱北京人吃的芝麻酱面,小料儿首先就得说葱花酱油,这是标配,而且一定要现做现吃。

葱花酱油的地道做法是这样:先在一个小碗里倒上多半碗上好的酱油,切一些葱花撒在酱油上。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勺倒进点花生油或者豆油,小火慢炸几粒干花椒,眼看着那花椒粒儿炸得焦糊,油冒青烟了,立刻把这勺儿带着焦糊花椒的热油砸在小碗里的葱花酱油上,只听刺啦一声,那香味儿马上就窜出来了,据说这有祛毒清火作用。

吃芝麻酱面其实还有两味调料,只不过一般不太用。
芥末酱,这儿说的不是那吃生鱼片的绿色芥末,而是用黄芥末面儿自己焖出来的。
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小碗里的芥末面儿兑上水,和成稠糊,然后倒扣在热锅盖上,没多会儿,那芥末的辛辣味儿就出来了。闷热的北京夏天,吃上一碗拌着芥末的芝麻酱凉面,那股冲鼻子的辣劲儿能直冲到脑门子,再打两个喷嚏,多蔫儿的人都能一下子精神了。
也有人家吃芝麻酱面的时候,爱再来上点醋。

至于吃芝麻酱面的面码儿,黄瓜丝属于最基本的。还应该有小水萝卜丝和切成末的青蒜。另外,还应该加上点儿紫色的腌香椿末儿。要是能再加上点儿胡萝卜丝,开水焯过的豆芽菜,那就更没谁了。

炎热的夏天,大杂院儿里狭小的厨房转个身儿都费劲,炒俩菜准能捂出一身汗来。这时候,没有什么比芝麻酱面更戒燥了!唏哩呼噜的一大碗下肚,这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得,小编又跑偏了,甭管什么芝麻酱,
吃就完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