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议:重庆应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开展算力和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
院士建议:重庆应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开展算力和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
数字能源产业正成为重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2024中国(重庆)数字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院士专家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数字能源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
10月16日,2024中国(重庆)数字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数字能源,是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及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方式,对传统能源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改造后形成的新型能源形态。近年来,重庆接连建成虚拟电厂、充换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等一批数字能源应用场景,截至去年底,全市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近900亿元,数字能源产业部分领域已具备较强发展基础。
“重庆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超大城市,形成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表示,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多方协同发力。
他建言,重庆发展数字能源产业要做好“三个加快”,即加快能源电力与算力的协同规划建设,包括加强能源电力数据采集和数据获取能力、加强能源电力全域物联网建设等,以此促进绿电与绿算协同发展;加快能源电力数字化科技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支撑电源多能协调互补,提升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安全用能、经济用能、低碳用能;加快数字化与能源电力业务系统安全高效融合,通过提升网络安全支撑能力,保障新型能源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效率运转。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总思路已经从“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发展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再电气化”。他建议重庆,应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算力和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进行主旨演讲。
“面对能源转型的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刘吉臻说,新型电力系统本质在于它能够自主适应“风光储”等多类新能源供给存储。而要建成新型电力系统,首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它们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其次,要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和灵活性;第三,要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第四,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最后,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普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进行主旨演讲。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周建军进行主旨演讲。
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力“发、输、配、用、储”等各环节渗透率逐步加大,国内能源行业陆续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周建军等多位专家及企业人士,围绕自身行业领域作经验交流并建言重庆,通过发展“算力+电力”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电能为核心、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枢纽的能源智能化生产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