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生平及诗歌
李白的生平及诗歌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李白的生平、思想特点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许多人最早接触到的李白诗句。李白出生于唐代西部边陲的碎叶,传说在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了长庚星,这颗星也被称为太白金星。李白得名“白”,字“太白”,显然与这个虽不可信却令人神往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白生长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崇尚道家思想,酷爱游山玩水,寻仙访道。他自述“一生好入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青少年时期,正值唐玄宗登位,唐帝国进入全盛时代,李白的青壮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逐渐衰落,李白的后期生活也处于这个历史转折时期。他的大部分优秀诗篇都是在这个时代创作的。法国古典作家布封曾说,“风格即其人”,从李白来看,这句话更为可信。无论是同时代的人对他的风度的称赏,还是后代人对他的诗的风格的赞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以世俗的品评尺度来看待他。
关于李白的思想特点,人们的说法颇为分歧。从李白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对中国历史上各种传统思想都有所接触,所受到的思想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但李白的一生绝不仅仅是在求仙学道,他还有另外的理想和生活。即使在隐居生活中,李白也是关心政治,企图建功立业的。他在自己的诗文中,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纵横家如乐毅、郭隗,特别对鲁仲连表示了衷心的向往之情,诗中凡是提到者有十多处,而当其失意时,又每以王霸之略不售为叹:“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尽管如此,李白的那些雄伟抱负和理想,虽有现实根据,却由其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以致未能实现。但他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毕生的艺术实践,把唐代诗歌创作引向健康的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白的诗歌创作
凡是读过李白诗歌的读者都会共同的感觉到,李白的诗歌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只要你一接触它,马上就会被它紧紧地吸引过去,在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表面上看来,李白的诗歌也是用一些平常的字句按照一般的规律结构起来的,但这种结构是如此的奇妙,如此地具有强大的艺术力量。这种强大的艺术力量不会因历史的变迁而归于枯竭,而是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产生着深刻而又有益的作用。
李白现存的诗歌共九百多首,从内容上看,最重要的是如下五个方面:
- 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关怀国事、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是李白诗歌的首要内容。
- 对黑暗腐朽的政治现实的否定,并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
- 对封建权贵的鄙夷,对封建秩序和富贵利禄的蔑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是李白诗歌又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 李白热爱祖国的大自然。他写下许多描绘和歌颂祖国锦绣山河的诗篇,成为他的诗歌又以突出的方面。
- 李白在青壮年时代既怀抱雄心壮志,在《上李邕》一诗中,更以大鹏鸟的飞翔来形象的比喻自己的高远的不平凡的理想: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种高远的不平凡的理想内容是什么呢?诗人在里外一些地方为我们做出了具体的回答: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愤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李白希望人民能够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赠清漳明府侄聿》中,他通过了对于一个地方长官的赞美,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思想: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户。……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在我们面前展现着桃花源式的和平幸福生活画面。
在李白诗歌中的妇女形象并不总是哀怨如诉、缠绵悱恻的弱者,《夜坐吟》塑造的就是一个具有刚强性格的女性。他写道:
……金工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诗中的女子要求的是男女双方建立在彼此平等相待、情投意合基础上的爱情,否则,即使对方唱出千万只动人的歌曲她也不屑一听。这也是李白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对封建秩序的蔑视和否定。
李白的诗歌成就及影响
李白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影响了历代诗人和词人。而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对后代影响极为深远。
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飘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敢于突破传统的压制,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其次,他那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及哭的进步思想、蔑视权贵和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反抗精神,一直为后人所尊敬和学习。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以气携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的大手笔,征服了古今中外的读者。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古诗精选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古诗精选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