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骨文的起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骨文的起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5/21/37063_1140412963.shtml

我国目前考古出土的确认无误的最早文字是晚商的殷墟甲骨文。然而,在这之前,是否真的没有文字存在?本文将从多个考古发现出发,探讨甲骨文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揭示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脉络。

早商文字的探索

小双桥等遗址出土了部分早于甲骨文的商代文字,然而数量少不成句,字迹破损。就保存下来的,认为是殷墟甲骨文的前身,也未尝不可。以殷墟甲骨文对照,小双桥可辨认的文字有“天、父(尹)、旬、东、匕、帚”,“匕”字存疑。遗憾的是数量太少无法窥得甲骨文早期面貌。

小双桥出土“朱书”陶器

二里岗发现的三条3600年前的刻字牛肋骨,早于小双桥遗址,其中两条各有一个字,一条有三行11字,比小双桥朱书陶文成熟的多。但地层扰动年代争议大,在未有其他同时代出土物对比的前提下,认为断为中晚商较合理。

殷墟甲骨文已成文字体系,它一定有更原始的形态。虽然小双桥遗址的文字是单个出现的,但字体与甲骨文近似,并且同属于商代文明,推测它为甲骨文的早期形态并不离谱。然而再往前推就存在很多问题。

早于商代的“文字”

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有诸多文化声称出土了早期文字,比如山西陶寺朱书陶文、山东丁公陶文、山东大汶口陶器符号、贾湖龟甲、良渚陶器刻画符号等,时间跨度从九千年到四千年前。但它们无法被确认为文字的理由有四:

  1. 某符号碰巧与后来的文字相似,可能是一种偶然。尤其因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画出某物恰好呼应了甲骨文的可能性无法排除。比如洛阳二里头灰陶上的“车”字符(下图),它是文字?是绘画?在绘画与文字之间,有几万年的历史,在发明文字的很久以前,人们就可以高水准作画了。参见法国拉斯科17000年前洞穴壁画。认定为绘画还是文字,需要给文字一个定义。

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灰陶盆残片

人们有通过简短的绘画传递信息的众多资料,然而传递信息不能成为绘画与文字的唯一标准。


这是塔斯马尼亚总督给土著人的图画信:建议和解,同时指出破坏和约者会遭遇的后果。土著人无法阅读文字,但可以看懂此画传达的信息。但我们不能说这是文字。

画与字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张太阳的画,可表示太阳本身、太阳神、日出/日落、晴天、热、一天,也可以表示发音:拉美西斯的拉是太阳神re的发音。在绘画向文字转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排除歧义,规定含义或发音。

字与画之间的界限并非一刀切,但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不同于绘画的文字的特点:文字需要有一定的字体大小和书写方向、能反复使用、提炼出单独的元素可与其他文字组合使用,单个元素的含义或读音确定。

在此意义上,我们无法确定洛阳皂角树二里头陶片上的车是绘画还是文字。

而其他非图画刻画符号,比如一二三花草树木,碰巧相似的可能性太高。

  1. 单独和少量的符号无法确定为文字。

贾湖龟甲上的“目”or“日”、大汶口陶器上的“日月山”、陶寺朱书陶文“文”,是单一符号,单一符号无法证明存在文字体系。

  1. 孤证不立。

丁公陶文并非单字,字符大小几乎一致,排列有一定顺序,很可认定为文字。

假如它的确是文字,它也是一套与甲骨文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与其他已知的文字也毫无相似。冯时认为丁公陶文是古彝文,他首先没办法拿出比南宋更早的彝文文献、其次无法解释丁公字符和彝文的差异。学术若仅用联想法则贻笑大方。

丁公陶文仅此一片,孤证不立。与此相似的是印度河谷文字,到20世纪末印度河谷已出土四千多带文字的文物,共400多字符,多见于印章。如此庞大的体量,因印度河文字常仅几个符号并排使用且无双语文献至今无法破译,而对它们能否被确认为文字还有很大的争议,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那些仅是符号而非文字。更何况丁公陶文。

印度哈拉怕文化印章

  1. 陶符非文字。

绘画史有几万年,刻画符号出现的更早一些。


此图网上没找到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在文字发明之前,各个新石器文化就已经在陶器上大做文章,陶器的装饰绘画、刻画符号丰富灿烂。

以良渚为例,良渚的陶器上纹样繁复精美,精致程度比肩神徽。

2024年10月拍摄于沈阳博物馆

而仰韶、马家窑、大汶口、跨湖桥、上山文化,均有彩陶,陶器上的符号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均不能称之为文字。

那么,非典型的陶器符号可认定为文字吗?

据称良渚陶器刻画符号已经整理出600多个,李学勤甚至将一组符号解读成王出外狩猎,过于草率。除了以上所列的文字判定标准之外,良渚陶器刻画符号的粗制滥造程度,不能不被我们重视。

文字的发明是一件极难之事,在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有详细的解释。因此,各文明都将文字当作神圣之物,我国对文字的崇拜程度更甚、时间更长。

在两河流域书写术是伊南娜灌醉了父亲恩基后获得的110中文明mes(类似于种子)中的一种,由她带到乌鲁克城并传播开来。也可视为知识之神Apkallu的创造。

在埃及文字与知识是神托特Thoth的发明。

在北欧文字是伟大的众神首领奥丁将自己吊在树上时向下看看到的,因此卢恩文字本身就有神圣之力。

但我们在良渚陶器粗制滥造的符号里,看不出一点用心,更何谈敬意。

博物馆中实物上感受更清晰

这不是一个发明文字的文化对于文字的态度。这更像是随手乱画。

无论是楔形文字泥板,还是古埃及文字,或者是殷墟甲骨,文字书写和刻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认真和虔诚。殷墟甲骨甚至有文字凹痕中镶嵌绿松石的牛骨。

综上,商代之前无文字,请专家们努力考古,继续发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