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对“双碳”目标构成挑战
张亚勤: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对“双碳”目标构成挑战
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20—24日在瑞士举行,年会召集世界各地、各行业的近3000名领袖,探讨“智能时代的合作”这一主题。应邀参会的人工智能专家、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AIR)、前百度总裁张亚勤在会议期间对新浪财经回顾了人工智能过去9年的迅猛发展,并就未来的重要议题与全球性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9年前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基石”的学者,张亚勤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2016年初,深度学习刚刚起步,AlphaGo还没有诞生,而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信息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等多个领域。”张亚勤回顾道。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引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深刻影响了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以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的全AI医院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
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张亚勤也指出,人工智能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在理论层面,大模型的效率与人脑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智能显卡和算法通用性虽有显著进展,但在资源使用效率上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他强调,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这将为技术的全面落地提供必要保障。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AI技术的落地正在解决现实问题,但如何加速这一过程、让更多行业受益,是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大模型已经进入可以使用的阶段,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技术尽快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张亚勤说道。
对于近年来AI研究更多集中在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而非高校的问题,张亚勤表示,大学与企业的职能各不相同。大学主要负责培养未来人才和进行基础性研究,而企业则关注工程化创新与商业落地。他赞同另一位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李飞飞的呼吁,认为学术界需要更多的公共资源支持。
“当前学术界的算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显得不足,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张亚勤认为,政府与社会应投入更多算力资源,支持学术界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开展长期研究。
针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关于“AI对生产力提升有限”的观点,张亚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推动生产力革命的核心技术。未来几年,AI将在IT产业、教育、医疗、交通等传统行业掀起巨大的变革浪潮。
“到2030年,人工智能预计将带来20万亿美元的产业机会。它不仅深刻改变了芯片、云计算平台等IT基础设施,还催生了新兴的产业形态,比如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19.370, -0.97, -4.77%)和AI助手等。”张亚勤指出。不过,他也提醒,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可能占总发电量的10%,这对“双碳”目标构成挑战。
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是张亚勤高度关注的话题。他指出,AI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必须警惕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无论是数据隐私、算法偏见,还是AI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他呼吁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朝着可控的方向前进,通过有效治理降低风险。
在2024年9月第三届国际AI安全对话上,图灵奖得主约舒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拉塞尔(Stuart Russell)曾经跟张亚勤一同发布《威尼斯共识》,强调AI安全和公共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健康一样是公共产品,且是全球性质的公共产品。
面对AI治理的新挑战,张亚勤对新浪财经表示,短期内,大模型带来的风险集中在虚假信息传播和社会冲击等方面,这些问题相对可控,但需要警惕AI进入物理世界和生物领域。
张亚勤建议,全球需要建立统一的风险控制框架,通过技术手段确保AI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他表示,过去4年,他参与发起的国际安全对话机制,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科学家,已召开三次会议。他强调,通过国际对话机制加强合作,是确保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此次他达沃斯之行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