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不仅是神话,也有盖天说的因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不仅是神话,也有盖天说的因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sina.cn/article_6093535129_16b33f79900101414m.html?from=science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古代神话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运行的想象,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从《淮南子》到《周髀算经》,从盖天说到浑天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和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遗产。

汉高帝刘邦的亲孙子淮南王刘安心怀异志,招揽天下宾客数千人撰写了《淮南子》二十一卷,传诸于世。其《天文训》曰:“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个说法流传至广,影响至深,多传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云云。
何以至此?
《天文训》在前面已经讲明了原因:“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这不是西汉才有的传说。
被记于屈原名下,但实际上很可能属于周定王七年(前600年)前后的《天文》中问道:“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古人认为,“天”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地”有数根绳子拽着,所以天不会塌,地不会陷。
《天问》所说的“康回”,古人认为就是“共工”。
共工
“共工”,有很多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是说他其实与大禹的父亲“鲧”为一人——“鲧”是“共工”的连读。
所谓“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一定是争主宰大地之帝,而是争当“天帝”,结果搞出了个“大乱子”——把支撑天的柱子弄折了,维系大地的绳子也整断了,结果就出现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结果。
不过,千万别把古人的上述认知仅看作是神话。其中有传说和猜测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反映了远古上古先民对“天文”和“地理”的认知。
战国之前的古人对“天文” “地理”的主要认知,就是“天圆地方”,也就是“盖天说”。
《淮南子・天文训》之所以叫“天文训”,即是对西汉之前古人关于“天文”认知的总结概括。
《天文训》在讲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之后接着说:“天道曰员,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员者主明。”
关于“天圆地方”,记录先秦天文和相关数学成就的《周髀算经》说得更明确:“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但是,远古上古先民大多是于黄河流域的纬度地区从事观测天象的实践活动。一个很现实的观测结果是,极星和北斗所在的“天极”区域处于天空的西北方,并不在人们头顶的正中。就是说,如伞的“天盖”,并不是端端正正地盖在大地之上,而是像人歪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歪向了西北。

天极
“天极”是什么,就是古人认为的如伞般“天盖”的“尖顶”。“天盖”中的其他星辰都围绕这个看似不动的“尖顶”之“天极”旋转。《吕氏春秋・有始》说:“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
古人发现“天极”其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形区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璇玑”。《周髀算经》说:“正北极,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
可是,这里说的“璇玑”不是在“正北”吗,怎么又会偏向西北?这就与中国古人在观测天象中确立的“坐标体系”有关了。
古代埃及、巴比伦包括古希腊,在天文观测中都建立了完善的“黄道”体系,并以此标示日月、行星的运行。
但是中国古人大约在前四千纪就更关注对“天球赤道”的观测——就是说,中国的远古上古先民,建立了天球“赤道”和“黄道”两个观测体系,对“赤道”的关注很可能还早于对“黄道”的关注。
天球“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映射到天球的结果。而天球“北极”,就是“天极”。

这样来说,“天极”相对“天赤道”来说,处于正北方。
然而,用现在的话说,地球自转是“斜”的,“黄道”和“赤道”不在一个平面,且之间斜交成23.5度左右夹角。这个夹角,就使“北极”在人们的视野中,或者说,相对于日月星辰运行的“黄道”来讲,就不处于“正头顶”和“正北方”了,而是偏向了天球的西北。
关于这一现象,中国古人最早的宇宙理论“天圆地方说”显然是无法解释的。
第二种宇宙理论“浑天说”则有很精准的解说。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中说,天之大圆分为365又1/4度,其中的一半182又5/8度在地的上面,另一半在地下。他说,这是每一时刻只能看到“二十八宿”之中一半星宿的原因。
他接着说,天之两端有南北两极,北极在地上36度,南极在地下36度,所以天球相对于“地球”是倾斜的。以北极为中心的直径72度圆周内的恒星,永远可以看到。而围绕在南极的同样范围内的恒星,则是永远看不到的。天球绕着两极的轴线运转,永不停息。“天如鸡子,地如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天圆地方
受“天圆地方说”影响的更早的古人还未参透这个道理。大约只是观测到了“天极”处于天球西北,且日月都是东升西落;大部分恒星也自东向西运行。于是想象,这可能是因为西方的天空比较低,日月星辰才如此运行吧。
进一步说,由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古人开始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不仅使此时之后的古人对“观象授时”十分重视,而且,对江河的流向及枯竭充盈也格外关注。人们不难发现,所见大地上的水系,大多流向东南,所以也猜测“地不满东南”了。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样的认知大约产生于距今七八千年之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