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推荐:7个实用策略助你培养自信,不再过度讨好他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推荐:7个实用策略助你培养自信,不再过度讨好他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tw/mental/relationship/a62821842/strategies-to-stick-up-for-yourself/

专家告诉你,7个让你更勇于自我表达的技巧!总是靠滑手机纾压?专家曝3种生活常见压力源,当心越滑越焦虑!总是快乐不起不来吗?教你3个转念方法,停止过度思考

在当今社会,自信和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为你介绍7个实用的策略,帮助你培养自信,不再过度讨好他人,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1. 保持记录的習慣

Randy J. Paterson 博士(《The Assertiveness Workbook》的作者)建议,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都不做,更準確地說,是至少在表面上什麼都不做。他說:「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不試圖去改變任何事情,只需要記錄下你與他人之間每一次困難的交流就好。」

記錄這些溝通情況的細節:包括他們做了什麼、你做了什麼,以及你使用了哪種溝通方式,這能夠幫助你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困難情況下的表現方式。最重要的是,它能讓你在事後反思,問問自己,下次如何做得更有效。

2. 不要本末倒置

我們都認識那些從出生起就「氣場全開」的女性。她們總是自信滿滿,因此我們總認為是這份自信讓她們能為自己挺身而出,對嗎?

錯!或者說,不一定是這樣。Nicole Kalil (《Validation Is for Parking: How Women Can Beat the Confidence Con》的作者)表示,她發現一個令人驚訝且鼓舞人心的事實:有自信這件事與清晰且果敢的溝通之間的關係,比我們以往想像的還要複雜。Kalil說:「很多人認為你需要先擁有自信,才能為自己發聲。但實際上,你需要先為自己挺身而出,這反而會反過來幫助你建立自信。」

「所以,這是不是『偽裝自己,直到你真的成為這樣的人』?」我問道。

「我更喜歡說『選擇想要的自己,直到你真正成為這個樣子』。」她回答道。

3. 不過於委婉而喪失本意

你應該多少有經歷過這種情況:本來應該直接說「這讓我很困擾」結果你說「這在某方面來說讓我有一點點不方便」;本來應該說「我需要改期」,你卻說「如果不影響你們的話,我的時間可能不太能配合,也許要改時間……」

Kalil說:「我們往往會弱化自己的直白表述。別這樣,別削弱你的句子。」

我很尷尬地承認,我就是經常這樣的人。當我緊張時,會用一大堆「可能」、「有點」和「之類的」來讓句子變得委婉。我本人就像Tonya Harding ,而我的句子就是Nancy Kerrigan 。(兩人皆為滑冰選手,Tonya Harding 曾經因有涉及毆打Nancy Kerrigan的嫌疑而被禁賽)

Kalil提出了一個讓自己更直接、果斷的技巧:提前寫下你想說的話。這樣,你可以刪掉那些軟化語氣的詞語,讓句子保持精煉有力,完整無損。

4. 不要習慣性的道歉

好吧,接下來是我的痛點。我是一個病態的道歉者。事實上,我現在甚至想為剛才提到《Love Story》的梗道歉。

首先,Paterson 說,我們要區分像「很抱歉你的貓去世了」這樣的情況。這不是道歉,這是共情。他指導我:「把這兩者用刀子切開來。」他在自信溝通方面很有一套,所以我照做了。

繼續往下說。「一旦你向別人道歉,」派特森解釋道,「你就等於在說『我現在做錯事了』。」

既然為自己挺身而出並不是錯事,那就沒必要為此道歉。就是這麼簡單。

5. 不要一直等待發言的「完美時刻」

Kalil說,為自己發聲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出口」。別因為還沒準備好或不知道怎麼回應就去附和你不同意或不想做的事情:別再等待那個說話的完美時刻或完美的話語了。

相反,她建議準備一些簡單的回應以便隨時使用。如果有人說了侮辱或冒犯的話,只要回應簡單一句「我不同意」或「我不這麼想」就足夠了。或者提出問題,讓對方解釋自己的話,同時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語氣不是很妥當,比如可以回應「我不太明白。你是什麼意思?」

記住,即使表達得笨拙,也遠勝於保持沉默。

6. 瞄準自己的目標

「果斷且自信的溝通最大的目的是讓溝通有效率,而不是自我表達,」派特森說。「如果你想讓生活中發生某種改變,那麼你的目標就是『那個改變』。」為此,你需要小心溝通中的「鉤子」,也就是對方可能用來讓你偏離主題的小花招。

假設你對丈夫說,你希望他煮完燕麥粥後把鍋泡起來,他卻回你:「你在批評我邋遢?太好笑了!你自己用完浴室有看過嗎?」

這句關於浴室的話就是一個「鉤子」!別上當!如果你咬住這個鉤子,你就會失去控制,讓情緒把你拉離主題。Paterson建議:「可以回應:『我們可以稍後再聊浴室的事,但現在談的是鍋子。』」瞄準、對準、發射。

Kalil也同意。「我們不應該忽視自己的感受,」她說,「但也不能讓它們主導一切。」

7. 不要害怕尷尬,也不要害怕惹怒他人

「自信溝通訓練的一個原則,」派特森告訴我,「就是它也許會讓人感覺不自然、笨拙,因為它把你拉出了舒適區。」

就像深蹲一樣,如果你感到酸痛,那就說明你做對了。

在鏡子前稍微練習一下,可以減少一些自己的不習慣感,讓你感覺更有準備。但到了真正溝通時,它也許仍會讓你感到不適應,而這也沒什麼不對。

同樣,如果別人生氣了,也沒關係。Kalil說:「作為女性,我們被教導要非常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勇氣來承擔別人對我們有負面想法的風險。」

她說,為自己挺身而出是件可怕的事,原因有很多:你可能不想被解僱、不想失去朋友,或不想被認為是「討人厭的女人」,但仔細想想,當個任人踩踏的墊腳石其實才是更可怕的事。

「別人會生氣,不表示我就該保持沉默,」Kalil說。

Paterson同意:「如果你無法自信地表達自己,你就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他說。「而這個人生,又是誰的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