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知识: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啥?
一分钟知识: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啥?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成语“栉风沐雨”的由来和含义。
“栉风沐雨”这个成语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使用频率虽然一般,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要理解这个成语,首先需要搞清楚“栉”和“沐”两个字的本义。
栉,读音为【zhì】,是一个形声字,从木,节声,本义是指梳子、篦子的总称,作动词时表示梳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栉,梳比之总名也。”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栉”字的本义。
在《诗·周颂·良耜》中,有“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的诗句,描绘了丰收时谷物堆积如山的景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被贬谪到江州时的生活状态。
沐,读音为【mù】,也是一个形声字,从水,木声,本义是洗头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沐,濯发也。”在《公羊传·隐公八年》中提到:“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这句话说明了诸侯在朝见周天子时的沐浴仪式。
《礼记·檀弓》中记载:“夫子助之沐椁。”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友情和孝道的重视。《论衡·讥日》中则批判了世俗对沐浴吉凶的迷信观念。
理解了“栉”和“沐”的本义后,我们再来解释“栉风沐雨”的含义。这个成语形容人不避风雨,奔波劳碌,经常在外辛苦奔波。其出处最早见于《庄子·天下》中对大禹治水的描述:“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亲自操劳,不畏艰辛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中,有“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的描述。宋代释文珦在《尧任舜禹行》中也写道:“栉风沐雨,手胼足胝。”这些例句进一步丰富了“栉风沐雨”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栉风沐雨”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还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成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