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减临床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减临床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9212233.html


甲减临床指南

甲减概述

定义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发病机制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及多种系统、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甲减时,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类型

  • 原发性甲减:最为常见,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如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
  • 继发性甲减: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如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等。
  • 周围性甲减:甲状腺激素在周围组织中的生物效应减弱,如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等。

特点
原发性甲减占比最高,其次为垂体性甲减,周围性甲减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甲减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等症状。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TSH测定等,可诊断甲减。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甲减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损害,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者可出现粘液性水肿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甲减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女性多于男性。

甲减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如乏力、畏寒、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月经过多、不孕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皮肤状态,有无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水肿、黄疸等;检查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听诊心肺功能,注意心率、心脏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

  •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如TPOAb、TGAb等,有助于明确甲减的病因。TPOAb、TGAb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致甲减可能性大。
  • 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等检测:了解患者有无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心肌损伤等并发症。
  • 甲状腺激素测定:包括血清TSH、TT4、FT4等,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TSH升高、TT4和FT4降低提示原发性甲减;TSH降低或正常、TT4和FT4降低提示中枢性甲减。

影像学检查

  • 甲状腺超声:了解甲状腺形态、大小、有无结节及血流情况,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等病因。
  • 垂体MRI或CT:对于疑为垂体性甲减的患者,需进行垂体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垂体瘤等病变。
  • 心电图:了解患者心脏功能,排除因甲减引起的心包积液、心肌病变等。

鉴别诊断要点

  • 与冠心病鉴别:冠心病患者多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史,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而甲减患者心电图多表现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等。
  • 与单纯性甲状腺肿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功能多正常,无甲减症状及体征。
  • 与肾性水肿鉴别:肾性水肿患者多有肾脏病史,水肿多从眼睑开始,且常伴有尿常规异常。
  • 与贫血鉴别: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等,但无甲减特有症状,如畏寒、皮肤干燥等。

甲减治疗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策略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长期补充甲状腺激素,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
  • 剂量调整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指标变化适时调整甲状腺激素剂量,确保患者保持适宜的激素水平。药物治疗期间需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悸、失眠、多汗等。
  • 病因治疗:针对甲减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桥本甲状腺炎需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营养与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碘元素,避免过多或过少摄入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其他辅助治疗
如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等,可辅助改善甲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重要性

  •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甲减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心理支持:甲减患者常因症状困扰和长期治疗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

  • 随访管理: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
  •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以维持稳定的甲状腺功能,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症状改善情况等因素,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类型甲减处理建议

呆小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

  • 早期筛查:新生儿出生后2-3天采足跟血,检测TSH浓度,若结果异常应进一步确诊。
  • 干预措施: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治疗,避免发育落后,可服用甲状腺素片,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幼年性甲减处理建议

  • 及时诊断:幼年性甲减临床表现不明显,应定期进行检测,以免漏诊。
  • 治疗注意事项: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甲状腺素治疗,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成年性甲减合并其他内分泌问题处理

  • 详细检查:成年性甲减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内分泌问题。
  • 综合治疗:针对不同内分泌问题,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监测甲状腺功能: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妇女甲减管理策略

  • 早期筛查: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甲减。
  •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孕妇甲减患者应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 产后随访:产后应继续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对产妇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案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降低方法

  • 血脂管理: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伴血脂异常,需定期监测并控制血脂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 血压监测:甲减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治疗方案。
  • 心功能评估:甲减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应定期进行心功能评估,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甲减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应采取措施预防,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预警信号识别

  • 精神神经症状监测:甲减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精神神经症状,应及时识别并处理。
  • 神经系统检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查体、脑电图等,以发现潜在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 预防性脑保护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采取预防性脑保护治疗措施,如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等。
  • 颅内压监测:甲减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应警惕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消化系统问题应对策略

  • 甲状腺功能监测与调整:甲减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并调整药物剂量。
  • 胃肠道症状治疗:针对甲减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便秘等,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 肝脏保护:甲减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应注意保护肝脏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 饮食调整:甲减患者应注重饮食调整,增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纤维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其他潜在并发症监测

  • 肾功能监测:甲减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
  • 贫血监测与纠正:甲减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纠正贫血。
  • 内分泌系统监测:甲减可能与其他内分泌疾病共存,如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应定期监测内分泌功能。
  • 免疫功能监测:甲减患者免疫功能可能降低,应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免疫监测。

患者生活指导与康复支持

饮食调整建议及营养补充方案

  • 碘摄入量:甲减患者应适度增加碘的摄入,如食用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但需避免过量。
  • 脂肪摄入:适量摄入脂肪,维持身体机能和热量供应,但要避免高脂肪食物。
  • 蛋白质补充:甲减患者蛋白质消耗减少,应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蛋类、豆类等。
  • 维生素及矿物质:甲减患者应适当增加维生素A、D、E及钾、钙等矿物质的摄入。

运动锻炼在康复中作用

  • 适度运动:甲减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 运动前热身: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以避免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
  • 运动后放松:运动后应进行适当的放松,帮助身体恢复和减轻疲劳。
  • 避免过度运动:甲减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社交活动参与和心理健康维护

  •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甲减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减轻心理压力。
  • 心理健康维护:甲减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 寻求心理支持:如有需要,甲减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 家庭支持:家人应给予甲减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