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14届艾景学生组作品 | 玛纳斯县惊现神奇策略:榆树矩阵实现人鸟作物和谐共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14届艾景学生组作品 | 玛纳斯县惊现神奇策略:榆树矩阵实现人鸟作物和谐共生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P0IEHCJ0538731Q.html

在新疆玛纳斯县,鸟类对农作物的危害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团队以榆树为核心,构建了独特的生态策略。通过榆树种植规划、耕种模式策略和生态策略等多方面举措,打造出鸟类、榆树、作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项目背景

鸟类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目选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作为研究地点。该县农田种植的多为鸟类喜食的作物,鸟类对农作物的破坏较为严重。

我们以玛纳斯县内的七种主要危害鸟种和四类主要农作物为核心研究对象,并将当地人信仰的榆树作为策略核心,通过榆树构建鸟类生态栖息地与不同农作物的耕种模式,旨在减少鸟类对作物的威胁,实现鸟类、榆树、作物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具体策略

1.榆树种植规划

基于榆树的生态习性,将榆树规划为三种规模等级的绿带廊道,旨在引导鸟类飞行方向,吸引其进入栖息地,远离农作物,同时划分耕地。

2.耕种模式策略

根据四种主要农作物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的耕作习惯,结合玛纳斯县内沙漠、山地、丘陵和平原四种地形,设计了六种榆树与作物结合的种植模式,以保护农作物,减少鸟类危害。

3.生态策略

根据危害鸟类的生活习性与食性,设计生态湿地栖息地,为鸟类提供筑巢地和食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作物并提升居民利益,实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这一综合策略旨在为玛纳斯县带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计亮点

  1. 榆树绿带廊道的生态引导:基于榆树的生态习性和文化重要性,将榆树规划为三种规模等级的绿带廊道。通过这些绿带引导鸟类的飞行路径,吸引其进入特定的生态栖息地,远离农田。这种空间布局不仅保护了农作物,还有效地减少了鸟类对农田的侵害,实现了人鸟矛盾的空间引导和生态平衡。

  2. 多样化的耕种模式设计:项目根据玛纳斯县四种主要地形(沙漠、山地、丘陵、平原)和作物生态习性,开发了六种榆树与农作物结合的种植模式。这些模式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鸟害问题进行了精准设计,确保榆树的种植形式与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相协调,减少了鸟类对农作物的破坏,提供了一种空间上的策略突破,为相似环境中的农田人鸟冲突提供了创新参考。

  3. 生态湿地栖息地的建设:项目设计了生态湿地作为鸟类的替代栖息地,根据危害鸟类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提供筑巢地和食物源。这不仅减少了鸟类对农作物的依赖,还在空间上实现了人类活动与鸟类生存环境的分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文化与生态的深度融合:项目巧妙地将当地居民信仰的榆树融入生态保护策略中,不仅增强了项目的文化认同感,还提升了社区参与度和保护意识。通过这种融合,项目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同时,也尊重并强化了当地文化,为项目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 空间策略突破与参考价值:本项目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成功解决了玛纳斯县农田与鸟类之间的冲突。这种空间策略的突破不仅在当地实现了人鸟矛盾的缓解,还为其他类似场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具有广泛的推广潜力。

专家评语

该项目聚焦玛纳斯县鸟类危害农作物问题,以榆树为核心制定多维度策略。从种植规划到生态湿地建设,既考虑生态平衡又融入当地文化,为解决农田人鸟冲突提供了创新且具参考价值的方案。

项目档案

奖项荣誉:**第14届艾景奖银奖
项目名称:榆树作为人鸟在农田中和谐共处的桥梁
院校名称: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丁宇飞 侯姝彧
主创姓名:王德祥
成员姓名:王蔚 吴林欣
设计时间:2024-07-02
项目地点:新疆玛纳斯
项目规模:9,171.34 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