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垣浩《宫本武藏三部曲》:三船敏郎的宫本武藏
稻垣浩《宫本武藏三部曲》:三船敏郎的宫本武藏
稻垣浩的《宫本武藏三部曲》为三船敏郎提供了他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桀骜不驯的宫本武藏——一位剑术高超、无人能敌的流浪武士。这位三船敏郎饰演的超级剑客,成为他荧幕形象中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甚至启发了黑泽明的《用心棒》(1961)。
《宫本武藏》(1954)
《宫本武藏 续 一乘寺之决斗》(1955)
《宫本武藏 完结篇 决斗岩流岛》(1956)
稻垣浩的《宫本武藏三部曲》为三船敏郎提供了他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桀骜不驯的宫本武藏——一位剑术高超、无人能敌的流浪武士。武藏是日本最家喻户晓的民间英雄之一,他在17世纪的事迹启发了无数的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魅力,三船敏郎是这一角色的不二之选。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起步,但他已经是东宝公司的卖座明星,并且凭借与黑泽明合作的《罗生门》(1950)获得了国际认可。《宫本武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宫本武藏》(1954)催生了两部续集:《宫本武藏续:一乘寺之决斗》(1955)和《宫本武藏完结篇:决斗岩流岛》(1956);这三部电影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至今仍然广受喜爱。这位三船敏郎饰演的超级剑客,成为他荧幕形象中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甚至启发了黑泽明的《用心棒》(1961)。
“黑泽明承袭了别人创造的明星形象”这一观点乍听之下可能有些反直觉,但这只是因为三船敏郎与黑泽明的联系太过紧密——他们一共合作了16部电影。虽然稻垣浩的名字在国外观众中并不像黑泽明那样家喻户晓,但事实上,三船敏郎与稻垣浩合作的电影数量,甚至比与黑泽明合作的还要多。他们的合作始于三船敏郎在1946年加入东宝公司,并一直持续到稻垣浩的最后两部作品《风林火山》(1969)和《埋伏》(1970)。他们最有名的作品《无法松的一生》(1958)和《浊酒之辰》(1962),甚至完全不属于武士题材。
三船敏郎饰演的“优雅、不可阻挡的力量”的经典形象在《宫本武藏三部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用筷子从空中攫住苍蝇以威吓敌人,或是在《一乘寺之决斗》中昂首挺胸地杀入一场以一敌百的大战。这一形象此前并未出现在黑泽明的作品中,因为黑泽明主要是将三船敏郎安排在现代戏中,实际上并不符合他的个人气质。直到《七武士》三船敏郎才首次参演黑泽明执导的剑戟片,并与《宫本武藏》同年上映(1954年是东宝的丰收年,除了这两部电影,还有《哥斯拉》上映),在《七武士》中,三船敏郎饰演的是一个滑稽但又富有悲剧性的角色,与宫本武藏在《宫本武藏三部曲》中展现的剑术相形见绌。
稻垣浩是现代武士电影的创始人之一。在默片时代,他先是以演员身份开始工作,随后成为著名导演伊藤大辅的助手,并在1927年开始执导电影。届时,剑戟片已然是高度程式化、类似于歌舞伎式的类型片;稻垣浩和其他具有创新精神的导演,如牧野正博和伊藤大辅,开始引入更自然的表演风格和灵活的镜头和剪辑手法,同时保留了剑斗场面的歌舞伎式舞蹈感。
稻垣浩迅速在历史题材电影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放浪三昧》(1928)和《绘本武者修业》(1929)为他的代表作。他的电影中集中描绘了许多著名的武士人物,例如《风林火山》讲述了16世纪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和他得力的将军山本勘助(三船敏郎 饰)与宿敌上杉谦信的斗争(黑泽明在1980年拍摄了关于武田信玄的电影《影武者》)。稻垣浩1933年拍摄了两部关于流浪赌徒和武士国定忠治的电影;另外还拍摄了关于著名剑客佐佐木小次郎的三部曲(1950-51),之后在1967年又拍摄了关于佐佐木的第四部电影。三船敏郎在佐佐木小次郎三部曲中出演了宫本武藏的角色,他演绎这一角色的时间,早于《宫本武藏三部曲》的拍摄,这部三部曲本身也是对稻垣浩在1940和1942年拍摄的武藏三部曲的彩色翻拍。佐佐木是两版《宫本武藏三部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稻垣浩还在《秘剑》(1963)中再次呈现了武藏的形象。正如所示,稻垣浩在其职业生涯中创作了一幅复杂的画卷,将这些人物串联起来。此外,稻垣浩的《忠臣藏》(1962)被公认为讲述著名四十七义士故事的最佳影片。
稻垣浩的两版武藏三部曲改编自吉川英治的极受欢迎小说《武藏》,该小说从1935年到1939年间以连载形式在报纸上发布,经过了1000多次连载。吉川英治研究了历史资料和武藏的自述,但在人物塑造和事件顺序上做了许多虚构和改编。《宫本武藏三部曲》遵循了小说的叙事框架,集中讲述了武藏从十几岁离开宫本村,到29岁在岩流岛击败佐佐木小次郎的经历。
《宫本武藏》描绘了武藏从一个沽名钓誉的愣头青,转变为更为成熟、克制的武士的过程。电影中武藏一生经历的精彩时刻之一是1600年的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击败了丰臣家族,成功控制了整个国家。武藏在这场战斗中站在失败的一方,战后他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叛逆,电影中通过一幕印象深刻的场景展示了这一点:被绑住的武藏被悬挂在树上,成为不当行为代价的警示。电影的最后,武藏开始了作为剑客的漫游生活,进入了修炼之路。第二部影片则集中描写了武藏与京都吉冈派的精彩决斗,年仅21岁的武藏打败并摧毁了吉冈派。第三部影片讲述了武藏与佐佐木的传奇决斗——佐佐木是一位技艺高强的武士,因而被称为“来自西域的魔鬼”。三部曲的结尾——就像吉川英治小说的结局一样——是武藏战胜佐佐木,而这一事件标志着武藏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他参与的决斗越来越少,极少杀敌,转而追求更为内向和精神层面的生活,投身于绘画、雕塑和写作等艺术创作。
尽管这三部影片围绕着武藏生平的关键事件展开,但三部曲的主题核心是武藏对精神和谐与自律的追求,以平衡与克制他惊人的武力。电影借鉴了吉川英治的手法,通过武藏与不同人物的邂逅,展现他不断学习的过程。影片中的一位村中僧侣泽庵(尾上九朗右卫门 饰)在关原之战后看到武藏的野性,劝他踏上寻求智慧的流浪之路,但泽庵首先将武藏锁在姬路城中一间堆满书籍的小屋中,迫使武藏阅读,直到获得深层的精神启迪。
第二位僧侣日观(高堂国典 饰)在《一乘寺之决斗》中出现,他告诉武藏剑法过于强大,必须以仁爱和武士道为基础加以磨砺。日观在影片后段再次出现,提醒武藏,只有体验过爱,他才会成熟。另一位大师是剑匠、京都文人宫本古哲(御桥公 饰)向武藏介绍了艺术,影片中接下来有一场武藏创作水墨画的场景。在《决斗岩流岛》中,我们看到他雕刻木雕。
爱与挑战的主题通过来自宫本村的女人阿通(八千草薰 饰)展现,她深爱着武藏并希望他放弃“剑道”,与她共同生活。三部曲中,阿通多次跨越日本追寻武藏,试图在关键时刻劝诱他追求浪漫和物质生活。吉川英治的小说和电影将阿通塑造成一位美德的化身,无私耐心且自我克制,但她对武藏的无尽追求可能会让现代观众觉得她更像一个跟踪者。
与此相对,佐佐木这一角色刻画得更为成功和深刻,他作为成为一个立体的角色占据了大量戏份,几乎喧宾夺主。由东宝公司当红演员鹤田浩二饰演的佐佐木具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优雅、以及一种具有强大威信的老成持重与沉默寡言。他在《一乘寺之决斗》中首次登场,悄无声息地穿过一座桥梁,而武藏正遭到吉冈派武士的伏击。影片并没有集中表现武藏与吉冈派的对决(更大更具有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影片后段),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镜头展现佐佐木的镇定与威慑,使出其标志性的“燕返”剑术,斩断敌人藤冈(加东大介 饰)的发髻,而后者甚至来不及反应,头发便从脑袋上散落下来。在《决斗岩流岛》中,佐佐木的剑法极其迅猛,以至于他能够在斩杀空中的飞鸟。佐佐木虽然冷酷无情,但他对武藏心存敬意,但可惜又缺乏对自身局限性的理解,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具有悲剧性的角色。
在整个三部曲中,众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色将武藏团团围住,所有人都对他有所求,这种叙事网络是小说家吉川英治首创。然而,虽然这种聚集的方式有益于叙事,现实中的武藏与电影中的形象截然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苦行者,独自一人流浪。年仅13岁时,他在第一次决斗中击杀一名对手后便散出所有财物,独自上路成为一名修行者,一名不断流动的剑客,通过挑战其他剑客来提升自己的剑术。他似乎是个天才:他参与过60多场决斗,且从未败北;他在艺术上卓有建树,创作了大量的绘画、雕塑、书法和金属制品;他还写下了论述武道和佛教哲学的著作《五轮书》,至今仍广为流传。武藏从未仕官做大名的家臣,从未领取过大名的薪水,也从未与女人发生过亲密关系;他从未拥有过教师,既没有武道教师,也没有艺术方面的老师,轻视物质财富,告诫人们不要依赖神明,蔑视对特定武器的执着,常常用木剑代替真剑,穿着独具个性的衣物。正是这种对常规的蔑视,加上他卓越的体能和严格的精神修炼,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一个崇尚从众的文化中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按照吉川英治的设定,稻垣浩的影片使武藏这一人物显得没有现实中的那样叛逆和激进。尽管如此,《宫本武藏三部曲》仍然具有极高影响力,它的拍摄和剑斗编排方式,也就是自20世纪20年代稻垣浩和同僚们发展出来的标准化模式,即将在这个时期和后来的电影中逐渐消失。这一点在《一乘寺之决斗》和《决斗岩流岛》中尤为明显,因为这两部影片是在片场制作的——与《宫本武藏》的实景拍摄形成鲜明对比——并且在布景和服装的色彩上也更加鲜艳。
当今观看这些电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们的画幅比例。与即将成为常态的变形宽幅格式(又称“东宝镜头”,使电影制作人能够编排适合剑术动作的复杂、水平方向上的战斗群戏)不同,稻垣浩使用的是1.33:1的比例,这一比例直到1950年代末才逐渐被淘汰。用这种圆形镜头给他提供了比宽幅镜头更多的景深,因此他更注重纵深的运动,而非横向的动作。
另一个古典特征是影片中缺乏血腥暴力。断肢和喷血的场面尚未成为电影惯例,三部曲中的剑斗较为克制,没有展示这些决斗实际可能带来的血腥场面。观众也听不到暴力的声音效果,剑与剑的碰撞声是有的,但没有衣物撕裂、血肉横飞和骨骼断裂的声音——这些都是黑泽明在1962年《椿三十郎》中才首次突破的界限。稻垣浩的后期作品则符合更为血腥的标准——比如在《风林火山》中,三船敏郎就被箭射穿了眼睛——但是《宫本武藏三部曲》依旧保留了经典时期电影的质感和氛围。
这部三部曲的名气,或许更多是来自其精彩的剑斗场面,而这些场面也确实经过精心编排、非常精彩,特别是《一乘寺之决斗》中的许多动作场面。影片的亮点包括武藏在关原之战中疾驰的战场;他与链镰大师宍户的对决,这一角色由东宝演员东野英治郎扮演,呈现出了强大的恶意;与吉冈派的战斗;当然,还有与佐佐木的终极决斗。
稻垣浩的视觉风格常常是含蓄而富有诗意的,比如他对关原之战漫不经心的呈现(这一场面或许影响了黑泽明在《影武者》中对长篠之战的描绘),以及《一乘寺之决斗》中佐佐木与吉冈武士对决时,镜头从剑斗切换到随风飘动的彩条的画面。在影片中其他部分,当武藏到达寺庙与吉冈派传人千枝一郎(藤木悠 饰)决斗时,雪花在月光下飘落,他们拔剑而立,稻垣浩突然切换到院子里穿着红色和服的歌妓唱歌的画面。她唱歌时,已经击败了千枝一郎的武藏走进庭院——稻垣浩在这里直接跳过了这一场斗争。通过这种极简的表现手法,稻垣浩巧妙地解决了在三部影片中如何保持决斗新鲜感和吸引力的挑战。
对稻垣浩而言,日本的过去是非常真实的,他在一生的电影创作中不断探索这一主题,并始终在经典的剧本叙事框架内进行表达,而没有后来的电影导演那种自我反思和讽刺性。《宫本武藏三部曲》为三船敏郎提供了一个定义性的角色,让他能够在大银幕上展示出自己更为庞大的人物形象,这在黑泽明的作品中皆不存在。当影片的第一部中,武藏从姬路城那间堆满书籍的小屋中走出时,三船敏郎第一次以这一标志性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带着一种帝王般的气质,散发着一种自信、内敛、专注的能量。稻垣浩巧妙地将这一形象安排在第一部的接近结尾处,象征着武藏突破自我,进入了全新的精神境界,而三船敏郎则在这时达到了明星光辉的顶点。他通过肢体表演,传递出角色转变的全过程。而正是凭借这一种威严的举止,他最终真正成为了宫本武藏——日本最著名的剑客的电影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