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标准化安全用法用量
射干标准化安全用法用量
射干的花色
射干简介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Redouté)也称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是鸢尾科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黄色或黄褐色;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花药呈条形;子房下位,倒卵形;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79月。射干,在《荀子·劝学篇》中就有记载:“西方有木焉,名日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射干在中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也产于朝鲜、日本、印度、越南等地;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射干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方法。
射干药用价值丰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射干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射干是一种园林花卉,花形飘逸,观赏价值高,可作园林地被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也可作大型岩石园的材料,作花坛、花境的配植材料,花枝用于插花欣赏。射干的花语是:诚实,相信者的幸福。
形态特征
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
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雄蕊3,长1.8~2厘米,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丝近圆柱形,基部稍扁而宽;花柱上部稍扁,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有细而短的毛,子房下位,倒卵形,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长2.5~3厘米,直径1.5~2.5厘米,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特征 | 射干 | 雄黄兰 |
---|---|---|
根状茎 | 斜伸,黄褐色 | 球茎扁圆球形,外包有棕褐色网状的膜质包被 |
叶 | 互生,剑形,无中脉,嵌迭状2列,长20-40厘米,宽2-4厘米 | 多基生,剑形,长40-60厘米,基部鞘状,顶端渐尖,中脉明显;茎生叶较短而狭,披针形 |
分布范围
产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洞头、文成、苍南、泰顺)、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也产于朝鲜、日本、印度、越南、俄罗斯。
射干基地
生长习性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米处也可生长。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
繁殖方法
射干种子繁殖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播种时期因露地和地膜覆盖而有所不同。多采用根茎繁殖,因为繁殖的快,也可用种子繁殖。
分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种。种子发芽率最高90%,当温度在10~14℃时开始发芽,20~25℃为最适温度,30℃发芽降低。种子繁殖出苗慢,不整齐,持续时间50天左右。用塑料小拱棚育苗可于1月上、中旬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先将混沙贮藏裂口的种子播入苗床覆上一层薄土后,每天早晚各喷洒1次温水,1星期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到3月中、下旬就可定植于大田。
露地直播者,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秋播在9~10月,当果壳变黄色将要裂口时,连果柄剪下,置于室内通风处晾干后脱粒取种。一般采用沟播。选择地势高燥或平地沙质壤土,排水良好为宜,前茬不限,但忌患过线虫病的土地,耕深16厘米,耕平做畦。按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开沟定穴,沟深5厘米左右,沟底要平整、疏松,在每穴内施入土杂肥,盖细土约2厘米厚,然后播入催过芽的种子5~6粒。
播后覆土压实,适量浇水,盖草保湿保温,亩用种量2~3千克,当苗高6厘米时移栽到大田,1公顷育苗田可移栽20公顷,按行株距30~50厘米×26~30厘米,浇水,成活率达90%以上,2~3年收获。地冻前,播种方法同春播,次年3月下旬出苗。播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播种后,一般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以后在5月、7月、11月各进行1次。翌年及以后,只在3月、6月、11月各进行1次。总之,要通过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层疏松,通透性好,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保持水分,提高地温,控制浅根生长,促根下扎,防止土壤板结,防除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传播。
摘薹打顶
在射干的生长期内,除育苗定植当年的植株外,均于每年7月上旬开花,抽薹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除留种田外,其余植株抽薹时须及时摘薹,使其养分集中供于根茎生长,以利增产。据试验,摘薹打顶的可增产10%左右,除花蕾的仅增产5.6%。此外,在植株封行后,因通风透光不良,其下部叶片很快枯萎,这时就应及时将其除去,以便集中更多养分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减轻病菌的侵染。
生鲜射干
水分管理
射干不耐涝,在每年的梅雨季节要加强防涝工作,以免渍水烂根,造成减产。
采收加工
栽种后2~3年收获,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去掉叶柄,把根刨出,去掉泥土晒干。
病虫防治
锈病
在幼苗和成株时均有发生,但成株发生早,秋季危害叶片,呈褐色隆起的锈病。初期喷95%敌锈钠400倍液,每7~10天打1次,连续2~3次即可。
合理轮作
在马唐、马齿苋、田旋花等旱田杂草严重发生的农田,可采取水旱轮作的办法,使以上杂草无法生存,一些多年生杂草的地下茎可被淹死。
射干切片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射干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咽喉肿痛,喉痹不通,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
园林及观赏价值
射干是一种园林花卉,花形飘逸,观赏价值高,可作园林地被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也可作大型岩石园的材料,作花坛、花境的配植材料,花枝用于插花欣赏。
植物文化
最早记载
射干,在《荀子·劝学篇》中就有记载:“西方有木焉,名日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花语
射干的花语是:诚实,相信者的幸福。
拌种育苗
- 催芽:用1.0毫升煦丰光合液拌种5公斤播种催芽。
- 育苗:第一片真叶长至5CM开始。0.3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日1次。至出圃。
- 蘸根:移栽大田时用1.0毫升兑水5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
用法用量
- 出苗期:芽苗团棵直径长至10CM。0.5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5天。
- 团棵期:团课完全展开。0.7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6天。
- 开花期:60%的花朵开放。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7天。
- 结实期:长至花谢结实。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7-10天。
- 生根期:长至根茎膨大。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7-10天。
- 膨根期:根茎膨大完成。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7-10天。
- 枯萎期:长至植株枯死。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间隔7-10天。
营养维护
果实采摘后,1.5毫升兑水15公斤间隔20天喷施,至叶子落完。作用为:
- 积累花芽:确保来年产量稳产增产,避免“大小年”。
- 防病治虫:防治病虫害发生,为来年准备健康植株枝干。
- 安全越冬:可防止花芽冻伤,提高抗“倒春寒”能力。
- 贮存水分:会把足够的水分储存在根部,以防冬春干旱。
- 茁壮根系:植株会把剩余营养积累储存在根部,促进根系发达,确保来年花芽“团簇”景象发生后有足够的营养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