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帮你“优化债务” 实则是个套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帮你“优化债务” 实则是个套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16/detail-inefceuq4476026.d.html

年终岁末,有人忙着采买年货,也有人在为债务问题一筹莫展。欠款越来越多还不上怎么办?如果此时恰好收到一条“可帮你‘优化债务’”的短信,或者看到网络上关于“债务重组”的相关广告, 是不是会心动?小心,这很可能是骗子的套路。记者从金融监管部门获悉,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还可能诱骗消费者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认清“债务重组”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付款“优化债务” 债务未减又被骗

朱先生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一笔投资失利,导致信用卡欠款11万多元,眼看还款期将至,朱先生正在发愁,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债务优化”的广告,他与对方联系后,对方告诉他,现在有政策可以帮助债务人解决债务问题,只用交负债总额的25%就能够偿还所有债务。朱先生信以为真,与对方签订了债务优化合同,缴纳了2.8万元用于优化11万多元的债务。

签订合同后,与朱先生对接的业务员才告诉他,不要给银行还款,要配合他们把这笔信用卡欠款拖成坏账,等银行把坏账卖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才能进行2.5折清偿债务。业务员还要求朱先生上交一张贷款逾期后用于接收催收信息的电话卡。朱先生觉得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征信,征信不良会造成各种较为严重的后果,不同意采取这种方式,就要求对方退款。对方拒不退款,朱先生咨询律师,律师告诉他,他与对方签订的合同内容中并没有关于2.5折清偿债务的约定,只是显示支付的是优化债务的费用,如果起诉,胜诉率并不高,除非找到更多受害者抱团起诉。

小张也是“优化债务”的受害者。他的公司经营不善,欠下不少债务。最近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家名为“债务优化大师”的公司的广告,声称可以帮助债务人优化债务,降低还款压力。小张心动了,在网上联系了这家公司。公司的客服人员热情地向小张介绍了他们的债务优化方案。他们声称可以通过与银行协商,将小张的高息贷款转为低息贷款,并且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小张的还款压力。小张觉得这个方案不错,决定委托这家公司帮助他优化债务。客服人员要求小张支付咨询费和手续费共计 5000 元。小张虽然有些犹豫,但为了尽快解决债务问题,还是支付了这笔费用。然而,支付费用后,他就再也联系不上这家公司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赶紧报警求助。

诱导“债务重组” 两种套路最常见

据了解,个人债务优化是指通过重新安排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成本,延长还款期限,从而减轻还款压力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那些因累积了大量债务而难以通过传统银行渠道获得贷款,或是在其名下有多笔网络贷款和小额贷款等不利于银行审批条件的客户,量身定制一套融资策略。通过细致的财务规划,帮助这些客户优化其负债结构,减轻每月还款压力,进而改善其财务状况。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不法贷款中介会利用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为消费者设下各种套路,或者直接骗钱后消失。

监管部门表示,宣称可以“优化债务”“债务重组”的不法贷款中介主要有两种套路。

一是借新还旧。不法贷款中介以“债务优化”“帮助解决债务问题”等名义,为贷款偿还压力较大或已逾期的消费者推荐“无抵押信用贷款”,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促成贷款机构发放相关贷款,用于“置换”消费者原有贷款。贷款中介根据消费者征信情况收取高额手续费。

二是提供高息垫资,收取“砍头息”。不法贷款中介以帮助消费者“养好征信”为名义,诱导消费者向其申请垫资,再帮消费者申请贷款偿还垫资。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首先收取一笔不菲的垫资费,促成贷款后再按放款额一定比例收取高额的服务费。

“债务重组”风险多 正规机构办业务

据介绍,参与不法中介的“债务重组”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三类风险:

一、高额息费导致的还款压力。不法中介为牟取利益,在诱导消费者“以贷还贷”或者使用其提供的过桥资金时往往从中收取服务费、手续费、垫资过桥利息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使得消费者“债务重组”后的综合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的息费水平,尤其是通过中介垫资再贷款偿还垫资的方式,不仅要承担垫资费,还要承担高额的服务费。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借新还旧、高息过桥垫资等方式,不但不能真正缓解债务压力,还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陷入更大还款压力的困境。

二、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在选择中介帮助贷款或提供垫资时,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部分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三、违约违法风险。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如果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配合不法中介通过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从银行获取贷款资格,还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群众:

首先,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充分认识违规“倒贷”的风险和危害,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其次,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消费者可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以积极申请无还本续贷,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如对有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实。

再次,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买卖,以防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