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让科技温暖晚年生活
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让科技温暖晚年生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交机器人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提供陪伴,还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如何设计出符合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社交机器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多种多样,不同背景和条件的老年人在社交功能的使用态度、习惯和偏好上存在差异。因此,未来的社交机器人设计应设定更加精确的用户范畴,针对特定群体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抑郁症等身心疾病的老年人,以及长期居住在家庭、养老院、护理院或医院的老年人,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与设计。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接受的机器人。
关注老年人的潜在价值关切
社交机器人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要考虑道德、伦理和法律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谨慎考虑隐私、信任、安全、尊严、自主权等方面,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性与数据保护。同时,可以采用参与式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将用户纳入社交机器人开发的早期阶段,识别设计规范及可能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风险。
支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社交机器人可以增加老年人的人类互动和社会联系的感觉,被视为“社区成员”。在设计中,可以构建出一幅广阔而丰富的老年人生活图景,支持他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参与。例如,可以通过社交机器人采集口述资料,供研究使用或后代人作为记忆整理;嵌入社交问答功能,便于分享老年生活经验和知识。此外,可以在社区、养老院或其他老年人相对集中的空间放置一些“公共社交机器人”,减轻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提升社交活跃程度。
探究老年人的信息行为
情报学领域的研究可以为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未来可以考虑借鉴情报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范式,探究影响老年用户采纳及使用社交机器人的意愿、动力和障碍因素。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发展,将社交机器人嵌入大语言模型或者对话式搜索系统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具智能化信息服务内容与场景无疑是下一步研究的主流趋势。
开展跨学科合作
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需要多方合作。设计工程师应考虑更加多元的合作关系,如寻求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心理学家的帮助与协作参与,以创建更加丰富的“人物”角色与社交机器人应用场景。此外,对于国内的社交机器人设计及研究,需在广泛汲取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寻求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多领域、跨学科的“设计共同体”“设计联盟”,为未来社交机器人服务广大的中国老年群体培植土壤。
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它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对老年人真实需求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智能、贴心的社交机器人,让科技温暖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选编自《社交机器人的适老化设计: 动因、 实践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