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蛋黄酱的那些事
关于蛋黄酱的那些事
蛋黄酱是西餐中常见的调味料,它不仅提升了沙拉的美味,还在许多西式菜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蛋黄酱的成分、制作原理、营养价值以及其在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蛋黄酱的成分
蛋黄酱是一种调味油,主要由食用植物油脂、食醋、果汁、蛋黄、蛋白、食盐、糖、香草料、化学调味料和酸味料等组成。其中,食用植物油脂通常采用精制的色拉油,而不采用氢化油。蛋黄酱呈现淡黄的颜色,是一种粘稠态的调味料,具有一定的韧性,柔软程度适中,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回味无穷。
营养成分
蛋黄酱的主要成分是至少70%总重的植物油和蛋黄,油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因此,蛋黄酱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都十分丰富。在所有沙拉酱中,蛋黄酱的热量最高,因为其原料中有一半以上是食用油,再加上蛋黄、少许糖、食盐和醋,使得它的热量超过了其他沙拉酱。据分析,一匙蛋黄酱约含热量110千卡,含脂肪12克,甚至超过了同等量的巧克力。因此,蛋黄酱一般只用于食物的调味,不直接食用,也不会在食物中添加很多,以免食物热量过高。
一般来说,工业生产的蛋黄酱会添加一些配料,如香料和稳定剂(常见的有变性淀粉等),因此其热量会比自制的略低,但仍然较高。
乳化作用
蛋黄酱是一种典型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乳化是其形成的主要原理。乳化是指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原本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过程。蛋黄酱的原料为植物油,难以溶于水,因此必须进行乳化。其中,蛋黄起到了乳化的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能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卵磷蛋白,而卵磷蛋白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它能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形成微粒,而且由于它能分布在微粒表面从而阻止了微粒的融合。在蛋黄的乳化作用下,经过高速搅拌机和均质机的搅拌和均质,蛋黄酱才能形成一种水包油形态的乳状液,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酱状形态。
饮食文化
蛋黄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6年,由法国人Richelieu公爵首次发明,成为法国人最喜欢的调味料。最早蛋黄酱是由奶油和鸡蛋制作的,后来有人用橄榄油代替了奶油,并命名为蛋黄酱,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今天,这种方法制作的法式蛋黄酱仍然是不少人的最爱。
20世纪开始,生产蛋黄酱的技术逐渐成熟,蛋黄酱开始了商业化生产,并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迅速流行开来,逐渐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调味酱。
我国传入蛋黄酱的时期是在19世纪末,由于国内引进了许多的欧洲美食,作为调味酱的蛋黄酱也随之而传入了中国。不过由于各地的习惯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叫法,港澳一带把它译作“万尼汁”,江浙一带则为“沙拉油少司”,东北有“为麻奈沙司”的的叫法。
蛋黄酱与沙拉酱的区别
沙拉酱和蛋黄酱的制作原理都是乳化作用,原料中也都含有蛋黄和大量的食用植物油。虽然最开始两者的起源和用途不同,但由于它们相似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在广义上来说,这种由油和蛋黄制作成的乳状液酱料都可称作沙拉酱,而蛋黄酱就可以说是沙拉酱的一种。但在狭义上,沙拉酱一般指我们平时吃蔬菜沙拉用到的白色酱状调味料,常常以甜味为主;而蛋黄酱往往呈淡黄色,常用于西餐中,往往爽快润滑,带有酸味。
总之,蛋黄酱是一种国外十分流行的调味油。蛋黄酱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炸鱼、牛扒、虾、牡蛎等菜的调味汁的一种,还可以用蔬菜沙拉的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