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5.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林彪为何推荐粟裕担任司令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5.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林彪为何推荐粟裕担任司令员?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Q1T2E405563FCB.html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组建了25.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在选择指挥员时,林彪推荐了与自己风格迥异的粟裕。这一历史细节不仅展现了两位军事天才的惺惺相惜,更体现了中国在面对强敌时的智慧与勇气。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仅一天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开始以武力干涉朝鲜半岛事务。不仅如此,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企图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此时的新中国成立不足一年,工作重心刚开始往经济建设上转移。因为解放时间较早,而且地理位置上背倚苏联、毗邻朝鲜,所以东北地区在国防部署中原本属于依托中苏以及中朝友好关系的战略大后方。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国的介入后,让朝鲜半岛局势一时难料,东北地区一下由战略后方变成了国防前哨。

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在所谓的“联合国军”组建的当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保卫东北边防的问题,组建东北边防军的设想也被首次提出。三天之后的7月10日,周恩来又主持召开第二次会议,初步商定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7月13日,根据前两次会议精神,中央军委正式形成《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按照《决定》要求,抽调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含兵团部、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总编制人数达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各部队应于8月5日前全部集结到达指定地区。

东北边防军的组建,是中共中央在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的前提下,未雨绸缪所采取的军事部署。25万大军集结后,由谁来统领呢?原本毛主席打算让林彪担此大任,毕竟这25万东北边防军几乎都是四野的老部队,无奈林彪因病推辞。不过,在推辞之时,林彪却向中央极力推荐了粟裕。

也正是在林彪的推荐下,远在华东地区筹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粟裕被紧急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与粟裕,两人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其实并无太多交集。林彪长期征战在华北、东北;粟裕则以华中、华东为主。既然如此,林彪为何要推荐与他看似并不相熟的粟裕来接替自己执掌东北边防军呢?这主要在于林彪非常了解并很欣赏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

林彪和粟裕算是同龄人,都出生于1907年。两人有着类似的身形,也有着同样寡言少语的性格。尽管他们二人在战争年代接触不多,但一向喜欢总结战争经验的林彪,对粟裕的研究可下了不少功夫。

自打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七战七捷之后,林彪就反复翻看华野上报的战斗总结,对粟裕以智取胜,以奇制敌的指挥才能,颇有感慨。他甚至认为粟裕是难得一见的用兵最为诡异的军事天才。

莱芜战役胜利后,看到华野战报的林彪,曾称赞粟裕“尽打神仙仗”,并直言这样把握不大的仗,自己是不敢轻易打的。粟裕打仗用兵灵活,不拘一格,善于打逆风仗,在百万军中挖出其最精锐的一部歼灭是他最拿手的打法,孟良崮战役就是最经典的战例。

特别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歼敌50多万,让长江以北再无战事”的空前战果,使得林彪对于粟裕的敬佩之情更是日渐愈深。为此他专门让参谋长刘亚楼收集更多粟裕指挥的战役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有时候甚至一个人捧着那些资料旁若无人地呆上一整天。林彪的这些举动,让刘亚楼很是不解,特意去问林彪:“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研究粟裕指挥的战例?是不是想和粟裕同志一较高下?”

对于这个问题,林彪回答道:“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从林彪的话语中,可以多次看到“冒险”两个字。这说明在林彪的心里,粟裕用兵以诡异著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长期进行独立战斗,经常出现在敌方的军队势力比我方多得多的战场上,如果采取中规中矩的打法,粟裕很有可能早早的就被历史淘汰。残酷的战场磨砺,让粟裕用兵只能以冒险为主,因为不冒险就意味着要被敌人围困歼灭,不冒险就没有任何胜算。

不得不说,林彪对粟裕研究得很透彻,对自己也分析得很实在。东北边防军的组建,虽然是未雨绸缪,可一旦战事爆发,其面对的敌人将注定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这一点林彪在协助中央军委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时候应该很清楚。

与如此强大的敌人作战,无疑就是在冒险,就是一场逆风仗。而粟裕长期在敌人心脏地带作战,打的都是这种以冒险为主,没有后勤和装备劣势的仗。所以,因为林彪自己没把握,但他出于对粟裕的了解,才会极力推荐粟裕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一职。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朝鲜战争的爆发,党中央迅速做出准确研判,未雨绸缪组建了东北边防军。林彪出于对粟裕的充分了解,推荐他担当大任,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粟裕没能领兵参加抗美援朝。不过,事实证明:无论由谁率领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我们有一大批身经百战的军事将领以及无数舍生忘死的英雄儿女!

出国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